【红色人物特稿】习仲勋——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人民公仆
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人民公仆
战争年代习仲勋人民史观的历史考察
郭建波
习仲勋是一个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人民公仆。
当革命斗争的风暴席卷陕西大地的时候,习仲勋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他从一个农民子弟逐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习仲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深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
本文拟通过对习仲勋革命斗争实践的考察,从人民史观的角度来揭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施小惠而不及大义,谋近利而祸及长远”, 而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 习仲勋人民史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习仲勋人民史观形成的背景是复杂的。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实践,陕北的人文历史环境和阶级斗争状况,以及父母的教育与家庭变化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下面我们首先来分析这个问题。
1、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是习仲勋人民史观产生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民群众却遭受剥削和压迫,创造的财富被无偿占有,这就奠定了他们进行革命斗争的正义性基础。近代以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下,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大众)辛勤创造的社会财富被攫取,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他们要求摆脱压迫,消灭剥削,过上平等富裕的生活。这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历史背景。
在近代中国要想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不仅要寻找先进的思想武器,还要组建先进的政党,也要找到进行革命的现实依靠力量。
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胜利的。只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是先进的中国人认识中国和改造中国的指南,是劳苦大众寻求解放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表明,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不论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还是指导思想,她只能是无产阶级政党,是劳苦大众的政党,只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共产党是革命的向导。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单靠共产党是难以成功的。这就要寻找中国革命的动力—人民群众。而工农大众则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也是其基本动力。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大众)的参与,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