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十一 ——周世钊
【编者按】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不是那种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迂腐书生,而是一个广交天下奇杰的热血青年。在他看来,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取得成就,交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他不但重交友,更为特别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间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愿意谈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他认为,这样的人不在官府庙堂之上,也不一定在自命不凡的精英圈子中,那些一无所有的贫寒学子,那些被看不起的下层百姓,往往隐匿着一些非常之人,能做非常之事,能创非常之业。一师毕业时,毛泽东周围真地聚集起一批奇友,看起来无特别之处,但却个个胸怀远大,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志。这些年轻人虽然人生道路各异,却以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业永载史册。
为庆祝建党百年,我们连载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同志著作《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中“交奇友”部分内容。该系列文章内容精彩、领悟独到,既可从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也可得到刻骨铭心的事业人生启迪。已发第一至十篇,此为第十一篇。
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十一 ——周世钊
【周世钊(1897.3.12-1976.4.20)】
青年毛泽东曾如此评价他:
“你是一个真能爱我,又真能于我有益的人。”【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在给他的信中说:
“古人有云: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二者不可得而兼。我看你这个人是可以兼的。”【2】
周世钊,字惇元,又名敦元、东元,湖南宁乡人,家距韶山冲约30里,比毛泽东小4岁。1913年春,与毛泽东同时考入湖南四师在一个班学习,第二年同时转入一师,同被编入第八班而且是同桌,直到一起毕业,同学时间达5年半。
【湖南一师】
1917年6月,在一师所有学生都参加的“人物互选”活动中,从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细化若干条目进行评分,毛泽东得49票排第一,周世钊得47票排第二,都是在德育和智育方面众望所归的优秀学生。全校超过40票的只有他们俩,毛泽东在敦品、自治、文学、言语、才具和胆识等六个方面都受到同学们推崇,是得票最全面的学生,而周世钊是在文学方面得票远超他人。
他俩都爱诗,既是同桌又是诗友。不管谁新创作了诗词,都会拿出来互相切磋修改,毛泽东曾给他50多首,可惜都没留传下来。在他们的带领下,同学们学诗写诗成风,寝室和自修室常闻吟诗声。后来毛泽东被选为学友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周世钊被选为文学部部长,一起有声有色地组织活动。学友会开办工人夜学,毛泽东安排他担任了管理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