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十六 ——熊瑾玎
【编者按】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不是那种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迂腐书生,而是一个广交天下奇杰的热血青年。在他看来,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取得成就,交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他不但重交友,更为特别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间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愿意谈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他认为,这样的人不在官府庙堂之上,也不一定在自命不凡的精英圈子中,那些一无所有的贫寒学子,那些被看不起的下层百姓,往往隐匿着一些非常之人,能做非常之事,能创非常之业。一师毕业时,毛泽东周围真地聚集起一批奇友,看起来无特别之处,但却个个胸怀远大,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志。这些年轻人虽然人生道路各异,却以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业永载史册。
为庆祝建党百年,我们连载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同志著作《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中“交奇友”部分内容。该系列文章内容精彩、领悟独到,既可从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也可得到刻骨铭心的事业人生启迪。已发第一至十五篇(见文后【相关阅读】),此为第十六篇。
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十六——熊瑾玎
【熊瑾玎(1886-1973.1.24)】
熊瑾玎,又名熊楚雄、熊庆庭,湖南长沙人,大毛泽东7岁。
熊家祖上行医,熊瑾玎也懂医道,但20岁时却弃医从学,到徐特立开办的师范速成班读书。1914年春,应聘到长沙楚怡小学任教,喜读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结识了正在一师读书的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因常在一起探讨社会问题而成朋友。后一起参加革命,在党内发挥了特殊作用。
【1918年楚怡学校师生合影,前排中坐者右起:何叔衡、萧子昇、熊瑾玎、魏振明】
熊瑾玎也是新民学会首批会员之一。学会赴法留学活动他没去,而是让自己的大儿子去了。因儿子年少无知,在国外总感觉不如意,常发牢骚,萧子升还责备他“不能坚忍”,并在信中要熊瑾玎不要姑息,要教训他。
1918年底,熊瑾玎因参加进步活动被校方辞退,时任湖南孤儿院院长的徐特立,安排他到孤儿院授课。期间,他读了徐特立许多藏书,尤其是读了些理财书籍,不久就到湖南通俗教育馆任会计,并参加办报和组织经营销售。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他也是积极撰稿人之一,写了不少锋芒犀利的言论。1920年下半年,毛泽东领导驱张运动成功,被新任一师校长的易培基聘为附小主事,熊瑾玎同时被聘为一师秘书兼庶务主任。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他既是总社社员,也是议事会成员,捐资纸洋10元,钱200文,属贡献最多的社员之一。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