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长者、学者和战士曹征路老师
惊闻曹征路老师12月28日因癌症不治离世,深感心痛。几年来三次邀请曹老师为我们旅行社团友讲座的场景,历历在目。对我而言,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一位立场坚定的战士、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
第一次邀请曹老师讲座,是2017年冬天的广州之行,他为团友讲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问题。这也是我第一次和曹老师见面。那时的曹老师身体清瘦,头发已经全白,是一位儒雅又朴实的长者,说话语气略显微弱,但整个人很精神。90分钟的讲座,他对历史问题的独到见解、逻辑严谨的思维、精炼的语言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8年重走长征路中的曹征路老师
第二次邀请曹老师,是2018年9月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曹老师参加了从泸定桥到松潘这一段8天的行程。这一期长征团人数多达100余人,分3个大巴车乘坐,曹老师每天在不同的车上。一路上,曹老师不辞辛劳,车厢里随时、随机开展讲座,或就团友关心的话题作答。曹老师毫无学者的刻板、架子,而是和团友打成一片,服务区休息、餐厅用餐等处总是被团友围着。记得在泸定时一位团友总结到,曹老师的讲座信息密度大、质量高,需要认真听、仔细想,才能更好的理解它深刻的思想内容。这个总结,深得大家赞许。
第三次邀请曹老师讲座,是2019年秋天那一期的长征团。由于曹老师的时间关系,就只安排了在遵义的讲座,他没有随团旅行。这时,不知道从哪里刮来一阵奇怪的风,视曹老师的讲座为异类,有关人员找他谈话横加阻拦。曹老师严辞拒绝了劝阻,坚持到了遵义讲长征历史,让我们深受感动。
没有想到,这次讲座竟然是和曹老师的最后一面。
邀请曹老师做的所有讲座,只是给他提供往返交通、食宿,不仅奔波劳累,而且没有一分钱课酬。若曹老师因故不能前来,我们是完全理解和尊重的。然而,曹老师为了不让听者失望,为了把歪风邪气顶回去,他毅然顶住压力、坚持讲座。这种淡薄名利、坚持正气的精神,让人感佩。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曹老师。
讲台之外、工作之中的曹老师,是深圳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著名的工农群众的作家,红色文化学者,战斗在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第一线的战士。他1949年生于江苏盐城,插过队,曾随支援全国建设的大军到安徽,后来又参.军做过通信兵,又在矿上当工人,还在机关单位当过干部,最后当作家、当老师,阅历丰富。
他的小说《那儿》、《问苍茫》、《民主课》这三部小说,是曹征路老师开启当代无产阶级文学的三部曲,是留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文化界的一名战士。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