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凌:不做俗人之举,当代女性楷模| 杨开慧诞辰121周年
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出生在湖南长沙板仓;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9岁。每当想起这位女英雄是个零零后,作为90后的我,立刻就会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是如此的接近。今天,谨以此文纪念她诞辰121周年。尽管她的人生只有短短的29年,却处处不一样,一生不做俗人之举,活出了一个火一样的青春。
提起杨开慧,人们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想到她的丈夫——毛主席。毛主席的身上有数不清的光环,那耀眼的光芒,把杨开慧非同寻常的光彩遮蔽了大半。但当我们抛开毛爷爷,去看杨开慧的时候,才会发现,她的一生,同样的惊世骇俗。即使放在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中国革命历程中,也十分耀眼。
她是长沙板仓第一个女学生,开当地风气之先,而且是当时学校里最小的学生。杨开慧还动员不识字的妈妈一同读书,转到离家20多里地的衡粹女校,母女同校读书一时被传为佳话。
那一年,杨开慧还没有成年,就在她所就读的女子学校里,带头剪短发。要知道,那个时代即便是男子剪掉辫子都会招致巨大的非议,更何况是一个年轻女孩。如果不是因为思想开明,有理想,有主意,有决心,又怎么会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
17岁那年,杨开慧随全家北上,进入北京。在这座灯红酒绿的大城市里,她丝毫没有改变朴实勤劳的习惯,仍旧穿着粗衣布裙,关心着时局的发展,她在手稿中写道:“那时我同情下层生活的同胞,我嫉恨那些穿华服只顾自己快活的人。我热天和下层生活的人一样,穿大布衣。”
1920年,杨开慧进入长沙福湘女中选修班读书。不同于一般女学生的女德崇尚,杨开慧积极发表文章、抨击封建礼教,号召青年女性为争取妇女解放和婚姻自主而斗争。也是在同一年,她串联福湘、周南两女校的5名女学生,毅然进入岳云男子中学,成为全省男子中学中第一批女学生,由此引发湖南教育界、学界就妇女教育问题的热烈讨论。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她,积极组织青年女性运动,参加毛泽东文化书社,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与此同时,她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在那个旧军阀遍地、危机四伏、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里,这种异乎寻常的举动,需要莫大的勇气。
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束缚,宗族社会中“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沉重枷锁,仿佛她全然不放在心上。她思想前卫、大胆、解放,在那个时代甚至有些惊世骇俗。
当她与毛泽东结婚时,她主张一不坐花轿,二不要嫁妆,三不用媒妁之言,自由与毛泽东结合,以示“不作俗人之举”,与毛泽东在长沙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结为伴侣。她没有提出宴请亲朋好友、没有提出索要彩礼、没有提出大肆宣扬。仅仅只是置办了些生活必需物件,一个红盖头、一张板床、几盏煤油灯便托付了一生。其实,以杨开慧个人和她的家庭条件,若要换做普通人,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凭着一纸誓言,闪电式的“婚礼”,没有任何旧社会的仪式,试问同时代的英雄女性,又有几人能做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