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赵文凌:他是黑夜里永远的光!


  亲爱的朋友,你是不是时常感到精神非常苦闷,身边却无一人可以诉说?

  你是不是时常感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浑浑噩噩,人生不知到底该去往何处?

  你是不是时常感到周围都是黑洞洞的,前面没有一丝光亮,想要发出一点声音却有好像被人扼住了咽喉?

  实际上,我就经常有这种感受。在今天这样一个金钱高于一切的时代里,我甚至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在这个处处都是谎言的时代里,我常常不知所措、迷失自己;在这个资本主导、劳动者处于被动的时代里,我只能通过历史的万花筒窥见一点点那个曾经追求“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火红年代。

  把时间拨到100年前,也有一群年轻人在当时的乱世之下迷茫、无助。他们有人浑浑噩噩,有人却立下了天下大同的伟志并最终找到了一条可以实现其理想的道路,那就是永远在黑夜里指引着我们的光——毛泽东!

  在一师读书期间,他就开始展现出他的与众不同——他立下的志向与众不同,他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结交的朋友与众不同,他在上学期间做的事情更加与众不同!

  在毕业前夕,他给比只大他三岁的黎锦熙老师写了一封长信。在这封信中,他先诉说了自己的苦闷之情,最近自己有很多思考却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向远在北京的老师去信。同我们现在很多青年人一样,毕业之际,伟大如毛泽东,也面临着到底是升学还是工作,应该干哪种工作,自己未来一生的路要怎么走的重大问题。

  在这封长信中,我们看见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毛主席,我们窥见了影响了海内外几代青年的伟人在他青年时期思考的一角。一个山区农村出身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成长为一个改天换地的旷世奇才?他之于一百年后的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想在这封信中,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在这封长信中,他首先立下了“欲动天下”的大志,又找到了“动天下之心”的实现路径。在他看来,要想“动天下之心”,必须要掌握“大本大源”,也只有掌握了“大本大源”,才能够立下一个真正的志向。

  那时候,他还没有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著作,他也还在寻找心中的“大本大源”。虽然心中已经有了很多想法但还没能够完全想清楚,所以他才会在毕业前一年说自己仍旧要“读书为上,教书办事为下”。从青年时期起,毛主席的人生态度就是极为认真的,他不想糊里糊涂地选择一条道路,糊里糊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那到底什么才是大本大源,什么才是宇宙真理呢?直到一师毕业以后,他到北京去并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后,他才真正找了“大本大源”。

  在此之前,尤其是一师读书时期,青年毛泽东立下的志向更多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入学5年半的时间里,前三年他阅读的大多是传统文化典籍,入学第一年留下的读书笔记《讲堂录》里披露了很多他那时阅读的篇目。在大学时期的最后两年,他反而受哲学和伦理学影响极深。尤其是《伦理学原理》这本书,他在10万余字的书里写了1.2万字的批注。

查看余下4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