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何婉拒越南胡志明主席交换手杖的提议?
李克勤(jixuie)题记:1965年5月16日毛主席与越南人民的“胡伯伯”——胡志明主席相会于湖南长沙。两位主席在散步时,胡主席提议互相交换手杖,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却婉言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毛主席的这个做法背后的想法是什么呢?
毛主席的这个举动,后来有很多解读,从不同角度分析,不无道理。
先看两位主席的手杖各有什么特点。
毛主席用的手杖,就是一根竹棍,很平常。我们在毛主席转战陕北的纪录片里,看到过毛主席手里拿着一根棍子,估计是当做手杖用的。据说毛主席曾经戏称自己拿的是“打狗棍”、“讨饭棍”,意思就是一根不值钱的棍子。
胡志明主席拿的手杖,是经过加工的产品,外表看起来上了档次。
胡主席主动提议和毛主席交换手杖,肯定是出于好意,他的祖国得到了中国的无私帮助,从他个人而言,把自己的好一点的手杖给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使用,也算是一份心意。
而毛主席觉得那样交换的话,不是“平等”的,胡主席会吃亏。
毛主席不愿意让越南人民吃亏,当然也就不会让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吃亏了。
即使毛主席答应与胡主席交换手杖,也不是行不通。但是,毛主席婉言拒绝胡主席的提议,更显得毛主席时时处处都是周到细致替别人着想,总是不让别人吃亏。
这样的想法,体现了毛主席作为中国党和人民领袖的一贯作风,也是他做人做事的原则,是毛主席为人处世之道。
再进一步分析,毛主席的这个举动实际上也为中国的干部和普通群众树立了榜样,我们在和第三世界的小国弱国交往时,要格外注意细微的小事,宁肯自己吃亏也不能让对方吃亏。
这是毛主席以身作则的一贯作风——那是一整套想法说法做法,事实证明那是完全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是毛主席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道器变通的特色。
胡志明主席和毛主席在一起的亲切画面
千万不要以为那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毛主席在非常时期有举重若轻的气魄、胆识和能力,而在平时处理国际事务的时候,常常举轻若重,不忽视每一个细节,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在任何人面前,都始终如一坚持原则,确保没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要不然毛主席怎么会在国际上有那么高的威望呢?
事实雄辩证明,毛主席代表新中国的想法说法和做法,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比较容易领悟,他们比较容易想得通;毛主席教给我们的那些说法,第二世界的朋友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他们的领导人也比较欣赏我们的作法,那是他们想得到却做不到——行不通的;第一世界,也就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毫无疑问他们是畏惧我们的做法的,他们也非常想早一点了解毛主席的想法,所以他们总是研究毛主席的思想,关注中国的舆论动向,唯恐跟不上。所以,毛主席成为世界级的导师、领袖,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毛主席自己是非常谦虚的,老人家从来不刻意抬高自己。真正的高人,当然不是靠自己抬高自己的,这是常识。尼克松到过中国台湾,对蒋介石国民党十分熟悉,他最终选择到北京来和毛主席会面,这是他的明智之举。什么叫明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