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革命者,就应该像毛主席和杨开慧!——纪念杨开慧诞辰121周年
革命者,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我的脑海中,首先会出现两个人——毛主席和杨开慧。
毛主席曾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对于杨开慧,毛主席有着诸多歉意,有着诸多不舍,有着诸多思念。
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表达了毛主席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
在革命的道路上总是充满着流血牺牲,毛主席一家六口,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大儿子,都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死。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主席一家都是为着解放人民,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们的死则意义重大。
今天,每当我想起书本中、影视剧中那个看似瘦弱,但又异常坚定的奔赴死亡的身影,都会感到既痛心,又充满了力量。
她——杨开慧,早在青年时代就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直接影响,关心国家命运、人民安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在革命的道路上,她和毛泽东同志结为了伴侣,一起并肩战斗。虽然家庭琐事缠身,但她依然没有忘记革命事业,忘记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哪怕她脚踩摇篮,手中也不忘握起笔,和毛主席一起,和毛主席所作的文章一起战斗!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总会在煤油灯微弱的灯光下,誊写着毛主席搞调查研究的资料,根据时势作出的文章。
她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革命画面。
贫苦农民终于站了起来,向土豪劣绅兴师问罪;受压迫的妇女终于站了起来,向封建的旧社会、旧思想发起冲击!
她仿佛跟随着毛主席跨湘江、登南岳、访农家、参会议。
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即便身怀六甲,也从不搞特殊,生活和工作都与其他同志一样。
为了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早日问世,为了不耽误毛主席领导全国农民运动,她不怕苦不怕累,为亿万农民工作,哪怕生孩子的时候毛主席不在身边,也毫无责备之意。
因为,她的心中装着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
其实,按照毛主席的学识和能力,在当时那个年代,可以轻轻松松谋个好职位。可他和杨开慧还是毅然决然投入了革命斗争中去。
他们省吃俭用、生活拮据,还要款待来毛主席这里请示、汇报工作的人,有时一天要管几十张嘴吃饭,甚至还要帮助一点路费,家里常常比较困难,要靠弟弟接济才能吃上饭。
即便如此,毛主席还是拒绝了每月高达140元的高薪教书职位,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