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中共中央第一任秘书长,六大为陈独秀辩解受到批判,和叶挺邓发博古一起遇难

2023-07-20 1663 1
作者: 何毅锦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王若飞是我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经历和参加过辛亥革命、讨袁运动、五四运动;留学日本、法国和苏联,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以及重庆谈判斗争中,担任过我党我军的重要领导职务;他在敌人监狱里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进行过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无论身处顺境逆境,还是面对生死考验,王若飞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若磐石,是一位忠诚担当的革命家,堪称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

  从里昂到莫斯科:一路寻求真理

  1896年10月11日,王若飞诞生在贵州省安顺县一个富庶家庭,原名运生,字继仁。王若飞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为己任,积极探求革命真理,8岁时进入贵阳达德学校读书。1917年,王若飞从达德学校毕业,考取官费留日学校资格。1918年春,王若飞等8名贵州官费留日生和20名自费生,在黄齐生带领下,离开上海抵日本东京。经过交涉,王若飞入明治大学,成为一名自修生。王若飞借着学校提供的住宿和报刊图书条件,努力学习日语,搜集有关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材料,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革命的经验、革命后的政治经济形势,并初步接触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王若飞离日回国,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宣传工作。随后,他参加了舅舅黄齐生领导的“贵州教育实业考察团”,于10月到达上海,正值蔡元培、李石曾等发起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王若飞抱着考察各国社会情况、寻求革命真理的愿望,随黄齐生等一起赴法勤工俭学。11月25日,王若飞等抵达法国马赛港。1920年初,他到离巴黎不远的枫丹白露公学补习法语。王若飞性格洒脱,不拘形迹,常穿一件宽大的外套,戴一顶高高的帽子,夹着一个大书夹子。从装束看,他很像一个大学教授,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博士”的绰号。

  1920年4月14日,王若飞等到法国南部里昂附近诺瓦省的圣夏门钢铁厂去做工。圣夏门钢铁厂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工厂,有1.5万人,厂内烟囱林立,铁轨纵横。4月15日这天王若飞报到,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工种。一开始王若飞与许多同学选报的是翻砂制模工。当大家听先来的同学介绍说这个工种又累又脏时,一些人便调换了工种。王若飞仍然选择了翻砂制模工。经过实际操作,他深有感触地说:“翻砂这项工作,普通听去,以为是很粗的工作,实在却非常细致,我还嫌我性情粗莽,不配做呢!”

  王若飞始终没有忘记学习,认为入学校读书自然是“理想的事”,但他非常注重和提倡“进天然的社会学校”。他说:“若要抱取几本讲义,在课堂上鬼混几点钟,然后为学,那么在中国、日本都很好研究,不必远来法国。”他特别指出:“我说这句话,并不是反对人不应当进学校,就是我以后也要进学校,是说吾人当求学求智,不可注重文凭,专读死书。”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