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父辈足迹重走长征路,自驾行46天全纪录第4天
2015年9月15日周二 第4天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摘自肖华将军《长征组歌》
红军由信丰、赣州之间渡过桃水(章水支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穿越赣州、南雄间的公路向仁化(城口)、汝城方向前进。自驾长征路第四天,我们从江西信丰出发后,沿着中央红军突破第二、三道封锁线的足迹前行。
第二道封锁线位于粤北韶关的仁化县城口镇)一带,我们原计划从信丰上高速走一段后,就下高速改走106国道,途中可以路过城口。因设置Gps导航仪失误,加上我们对沿途地域、地名不熟悉,未走入106国道,错过了城口,在高速上一口气就跑到了湖南郴州的宜章(途经G45大广高速、G4W5乐广高速、G4京珠高速),约310公里,行程5小时。
因未走城口,使我们的行程一开始就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好在经查阅网上资料介绍,城口镇没有明显的第二道封锁线遗址标志可寻,这多少减轻了一些我们心里的纠结。
其实在2013年11月份,我们就曾专门寻访过广东的南雄、仁化一带,为的是寻访父亲1944年随八路军南下支队“万里南征”到达过的最远点---广东南雄百顺镇(当年叫百顺街)。当年南下支队七千余人从延安出发,渡黄河、汾河、洛河、淮河、长江、湘江;越吕梁、中条、伏牛、罗霄、九岭诸山脉;跨同浦、陇海、平汉、粤汉铁路,转战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七省,往返长途跋涉一万八千余华里,沿途冲破了日军和国民党顽军十多万人围追堵截,历经大小战斗一百余次,从延安打到广东,又从广东打回中原大别山与新四军五师会合,其艰苦程度不亚于红军长征,在军史上被称为“二次长征”或“小长征”。
宜章(今隶属湖南郴州市),是敌人为阻挡中央红军北上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位于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到宜章之间(宜章渡口一带)。
土地革命时期,宜章是著名的湘南起义的发生地,在这里涌现出邓中夏,曾志等一大批卓越的党的领导人,以及黄克诚、陈光、唐天际、赵熔等许多优秀的红军将领。宜章县城内建有红军广场,湘南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标志性建筑。
在有红色血脉的热心的宜章群众的带路指引下,我们终于寻找到了距宜章县城十多公里外的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激战过的白石渡村,这里现保存有简易的“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纪念馆”。
当年,红一师三团攻下白石渡镇后,周恩来兴奋地对红军指战员们说:“你们别看这是个小镇,它可是敌人第三道封锁线的重要支撑点......”。
宜章县白石渡镇白石渡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在我们自驾长征路的出行旗上盖上了第一个公章。
按照原先的安排,我们当天在宜章完成寻访计划后,要赶往湖南永州的宁远县住宿,但因寻访“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纪念馆”耗时较多,参观完后已近傍晚,故决定当晚在宜章住下。在当地一家小餐馆就餐时,餐馆主人热情地推荐我们到附近的宜章县人武部住宿。
宜章县人武部的“八一大厦”在小餐馆附近一个半山坡上,条件虽一般,但人武部是部队系统,住宿环境干净、安全,车辆可以免费停放,挺适合我们的住宿要求,确定就此住下。家人们都高兴地说,今后我们又多了一个住宿方向,每到一地,都可以先打听一下当地人武部有没有住宿的地方再说。
前四天的出行都还算顺利,加上刚出发不久,大家精神振奋、体力充沛,因此情绪也极高昂。入住后,免不了在微信朋友圈里大发一通文稿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