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念与马克思主义

2021-08-02
作者: 士心 来源: 红歌会网

  形式逻辑三要素:概念,判断,推理。判断,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否符合概念为前提。由此展开内洽的推演(洽:符合。内洽:立论之间不矛盾即自圆其说),标准是对象事物的它洽,续冾。推理过程:立论内洽,对象事物的它洽和续冾。形式逻辑是理性思维的基础,它的基石为概念。

  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事物的本质思维,要求明了确切的定义。外延:来源于感性观察到的事物表象。内涵:理性对事物长期,全面,深刻的归纳。概念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虽然我们知道认知也有相对性,阶段性,但我们依然得给出确切的定义,以便成为研究的原点和起点。

  人以自然为对象,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劳动,创造自己的物质生活。对历史的表述:人受自然和社会约束,在受限的条件下进行超越。简要说人是受动的,又是主动是对象活动物。以文明社会为界标,此前为人类一般,普遍性的生活过程。此后是异化的特殊生活过程,异化的顶峰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

  文明社会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超越,表现在生产力和思维上。生产力:出现了金属冶炼,比制造石器用更短的时间,更小的人力代价成批量的创造劳动工具,城邦等都是由此繁衍出的现象。由于生产力提高,有了富余的生活物质,管理者和思维者脱离物质劳动具备了可能的条件。思维的发展,使得文字和私有制同时或先后产生。文明社会四大标志,青铜器,文字,城邦,私有制,考古的划代依据。中国夏朝都城在哪,四川三星堆考古结论不一,与上述四项证据不全相关。

  按马克思的分析,私有制产生三项分立:物质劳动与思维的根本分工,劳动与管理的壁垒,劳动与享受的分立。把文明社会只与文字链接,局限的表述了四分之一,在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上都是残缺肤浅的认知。三星堆,青铜铸成祭祀器具,说明金属冶炼满足了群体的基本生存需要,或者说是社会没有内部激烈矛盾。祭祀是稳固内部,集合社会意志,对外争斗的社会仪式,对物质生产没有直接作用。社会物质和人力成本较大,作用是意识形态的统一。青铜祭祀,高等级艺术品的出现,说明生产力的发达程度,从事艺术和祭祀的大量社会物力的消耗。物质劳动与思维的分工,虽然缺少文字验证,但这本身说明脱离了原始社会,私有制出现,否则不会出现这么大量的与劳动工具无关的青铜祭祀器具。

  社会关系最初是人的生产关系和繁衍关系,文明社会后才有统治与依附关系,城邦是人们大量群居的形式。社会是人的聚合,人的复数。当我们说社会时,指多数的人,人的集合。社会的最初形式简单,随着人类的发展,关系逐渐复杂,以致人们忘掉其本来的目的。文明社会前的社会关系是为了维持社会全体成员的生存发展,文明社会后是为了少数人的发展和享受。我们揭示这种关系,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第一不是好斗本性,第二不是为了返回简陋贫困的原始社会;而是为了恢复思维与物质劳动的统一,人的双重本质全面发展,社会全体人员的解放。

  文明社会的阶级斗争是所有被压迫被统治的阶级必然反抗的政治形式,不能说资产阶级反抗是慈善自然的,到了无产阶级反抗时是就是邪恶的。对解放一部分人与解放全体实行双重标准,这是资产阶级只把自己当人的‘客观真理’。阶级是个政治经济概念,当其不存在时,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对社会矛盾的错误分析。管理者与劳动者的分离,管理与劳动的壁垒高筑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关键矛盾、资本主义复辟的政治经济基础。‘苏东’坡历史地证明这一事实,他们的管理演变成资产阶级,政治领导人推行私有制,人为的制造阶级和社会成员对立,阶级斗争无可避免。

  客体:思维的对象。古典哲学通常指物质自然。

  主体:理性思辨中的对象。笛卡尔‘我思,我是’,我才是思考运动的主体。唯心论把思维者做主体,非常正确。错误在于把客体本质思维,当成了对象的物质实存体。

  本体:对象的本质运动。

  客观:人对客体的观察。

  主观:主体‘人’对外界和自身的直觉,片面的、截止的绝对结论。对客体的粗陋观察和归纳,不具有理性内洽,对象的他洽和续冾标准。在此情况下,‘客观’变主观。我们对自然要谦逊,对人类要恭谨,知道自己的认知具有相对性,否则客观变主观。在分析客观事物实事求是过程中,采取谦逊恭谨的态度,防止狂妄自大的凌驾。客体之观,是人的认知,带有时空局限。

  在我看来,人虽然可认知自然对象,但受三点限制,人不能形成全面绝对的对象本质认知。就当下而言,人的肉体物质作为自然物,其感性观察不能完全超脱自然。第二其观察手段与生产力发展关联,受自然与社会的约束,是逐渐发展和丰富的过程。第三,人与自然还是相对的运动,本质认知在现象展现以后。人与自然都没有达到最终的结局,人对自然的认知只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

  唯物论认为,自然物质先于人类、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这点正确,但此后其犯了唯心论同样的错误,把自己对自然的抽象,这种人的思维当成物质的实存。物性是人的思维,再深刻的对象本质都是人的思维形式。头脑能映射对象,对象实物不能平移头脑中,思维不等于物质。再者就是人对自然的观察,带有时空的局限。人的深刻认知只能在现象只有,绝对截止的认知把人和自然都固定在时空节点上,这无疑是无法做到的事情,凸显主观的霸凌。

  人类到400年前,知道自己可以认知自然与社会,但不那么清晰。从笛卡尔到黑格尔、费尔巴哈,逐渐的清晰了。却不知道这种认知能力来源何处,黑格尔接近边缘,觉得与物质劳动有点关系。可其哲学本体运动,是思维,创造生活的物质劳动被他的当做中介物、盲肠、拐棍。他认可的劳动只有一种形式,就是认知思维。费尔巴哈从宗教批判得出结论,神是人本质的抽象集中。在于动物比较中得出,人本质具有自由的生命意识,来自感性活动。至于这个感性活动是什么,是思维还是其它活动?费尔巴哈糊涂了,进退维谷。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就是人的劳动,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物质。他把理性思辨与感性结合,重新审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乃至古典哲学,阐明:人在自然间进行对象性活动,改造自然创造自己的生活物质。思维意识来源于劳动创造过程,即是上一循环的结果,又参与指导下一循环,并得到修正。这个循环从人类起点开始一直到当下。

  思维最初的形式就是语言,劳动创造过程中交往的直接产物。人以社会关系进行劳动,在认知自然中同时反身认知社会。生产力是人在自然认知和社会认知基础上形成的,与人的思维意识密切相关。把生产力看做单纯的物质运动,说明观察者是旧唯物论者,没有人化自然的世界观。他把物质作为哲学主体和运动本体,把人作为一般物质运动结果,颠倒了物与人的运动;并且把自己的思维运动假装成物质自然运动,主体‘人’的思维变成客体物质,客体---物质自然运动变成人的本体运动。这就是唯物论社会历史观的唯心本质。

  马克思深知唯物论与唯心论对物质自然的物性归纳,都是人的思维形式,古典哲学理性思辨的痼疾。他以现实感性的方式,描述人是对象化活动产物,即人化自然。除了对人深刻的解析,对自然他描述为人的活动对象,不再进行旧哲学的理性抽象,避免陷入理性思辨的自相矛盾。

  古典哲学思维都是直线的推论,非黑即白,辩证法=诡辩。黑格尔认为事物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由量变到质变,否定的否定后,事物由A变为B。(详细阐述见《精神现象学》)其辩证法从古老的机械AB互转,随时变换的视角变成过程的繁衍。但其把生活规定为认知平面,本质抽象思维等于对象实存等的片面本体运动,当然也无法区分自然物质和社会物质。把该辩证法放在唯物论基础上,以错误的主体和本体运动还是不能说明人类存继的本质和趋势,人类发展的过程。科学与哲学分离后,代替了自然哲学及其发展的形式---唯物论,物性的抽象被具体的事物之间的关联研究所代替。唯物辩证法对自然和社会研究来说,确实成了盲肠。

  小结:马克思承认唯物主义的基础,物质自然先于人类,物质自然不依赖于人的存在。人的存继来源于自然,自然是人的物质体。劳动是改变自然物质成为生活物质的过程。由于以上人的存在前提,发展过程与物质的联系,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命名为新唯物主义。但他的着眼点,不是世界本源问题,而是人的存在与发展。也就是説他的哲学主体是人类、社会,主体运动是人的物质创造生活。认知与思维从这个活动中去解析,我比喻为立体辩证法,黑格尔是片面辩证法,只有认知活动没有人的物质行动。马克思吸纳了唯心论和唯物论中合理的部分,完成了对二者的超越,形成了人的劳动创造辩证法,改变现实:劳动创造历史主义。

  马克思用人类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自身;以人化自然,人实在的感性物质活动说明人类历史,人的思维意识形成。其辩证法是人类全面的本质活动,肉体物质与思维意识的联动,这才是人对即成事物创造与否定的根本因素。革命是一场现实的、改变既有事物的人的物质行动,思辨运动只是革命的启蒙,革命的执行主体是劳动者。在过去的社会革命中劳动者是被利用者,当劳动者思维意识觉醒,他们就成了自觉自为的革命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敲响资本主义社会的丧钟,终结私有制,解放全人类。笔者下一个题目《能动性与决定论》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