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1959-1962年中印边界危机的应对和处理

2021-10-20 2210 0
作者: 何立波 来源: 世纪风采

  1950年代尤其是1959年, 印度多次越境入侵我国领土, 气焰日益嚣张。毛泽东对印度一直采取克制的态度, 并没有立即严厉教训印度, 而是主张以谈判为主, 避免冲突, 在道义上占据了优势地位, 同时加强战备。印度政府以为中国软弱可欺, 于1962年10月悍然大规模入侵中国领土。毛泽东毅然决策进行自卫反击, 给印度军队以沉重打击, 维护了此后中印边境50余年的和平局面。毛泽东对中印边界危机的处理为我们今天处理中印边界纠纷与危机树立了典范, 值得我们借鉴。  1959年, 毛泽东认为战略重点在东南沿海, 而不是中印边界

  1947年, 印度摆脱了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 实现了国家独立, 继承了英帝国主义在南亚的地位和特权, 甚至企图在原英印扩张的基础上寻求进一步发展。在中国西藏, 印度从英国人手中全面接过了其特权利益, 在拉萨设有驻藏代表, 在亚东、江孜以及噶大克等地设有商业代表和贸易站, 经营西藏的邮政、电报、电话, 并在西藏设有12个驿站, 在亚东、江孜等交通要地驻有武装部队。印度不仅在中印边境中、西段地区侵占中国领土, 还不断侵犯中国领空。据不完全统计, 仅1957年8月至1960年12月, 侵入中国赛图拉边防区的印度和不明国籍的军用飞机达29架次;1958年至1960年侵入中国阿里地区的飞机共达84架次, 其中绝大多数是军用飞机, 其企图是侦察中国边防军情、兵力部署, 给入侵印军空投空运, 并对新藏公路、阿克赛钦等目标进行侦察、航空测量和空中摄影。1959年, 印度当局在策划并支持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武装叛乱的同时, 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全面领土要求, 蓄意挑起边境武装冲突, 制造流血事件, 严重恶化了中印关系。

  印度尼赫鲁政府咄咄逼人, 毛泽东沉着应对, 冷静对待。在二战之后的冷战大背景下, 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在反帝、反霸权等斗争中都有着许多共同话语, 因而维护之间传统的友好关系, 对双方来说都非常必要。早在1954年10月, 毛泽东就对来华访问的印度总理尼赫鲁表示:“朋友之间有时也有分歧, 有时也吵架, 甚至吵到面红耳赤, 但是这种吵架与我们同杜勒斯的吵架, 是有性质上的不同的。”1959年5月13日, 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的敌人是在东方, 美帝国主义在台湾、在南朝鲜、在日本、在菲律宾, 都有很多的军事基地, 都是针对中国的”, “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针是在东方, 在西太平洋地区, 在凶恶的侵略的美帝国主义”, “印度不是我国的敌对者, 而是我国的友人。中国不会这样蠢, 东方树敌于美国, 西方又树敌于印度”, “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 我们不能把友人当敌人, 这是我们的国策”。当时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判断是:中国的主要战略方向和对敌斗争重点在东南沿海地区, 主要对手是以美帝为首的侵略集团;总的方向在东面, 某一时期也表现在西边, 即中印边境。中印边境是牵制方向, 不是主要方向, 但斗争形势紧张, 武装冲突很难避免。5月15日, 也就是中印关系已经出现了紧张之际, 毛泽东仍然指出:“总的说来, 印度是中国的友好国家, 一千多年来是如此, 今后一千年一万年, 我们相信也将是如此。……中国不会这样蠢, 东方树敌于美国, 西方又树敌于印度。……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 我们不能把友人当敌人, 这是我们的国策。”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