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余江县根除血吸虫病“第一面红旗”符号的形成与发展

2021-11-14 2844 1
作者: 刘玉山 来源: 毛邓理论研究公众号

  余江血防“第一面红旗”符号的形成与发展告诉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尊重科学规律、实施科学举措,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瘟神”是可以送走的。血防精神也进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积淀着崇高神圣的初心使命,积蓄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力量,激发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摘 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第一面红旗”符号的形成与发展表现在:余江县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下率先根除血吸虫病,这是必要条件和前提;毛泽东撰写《送瘟神二首》,余江由此享誉全国,客观上完成了“议题设置”过程;此后,中央和省级媒体多年来将余江作为血防成功典范进行持续追踪报道,是为形成阶段。经过岁月沉淀,60多年来“第一面红旗”符号蕴含的血防精神不仅激励了余江血防工作再接再厉,更鼓舞了全国血防事业的发展。“第一面红旗”符号代表的血防精神也融入新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形成的系列精神谱系,并逐渐溢出血防边界,为当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精神资源。

  [关键词]血吸虫病;余江;第一面红旗;符号

  目前学界对血吸虫病史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三个向度:一是对新中国成立后血吸虫病防治史的总体研究和区域研究;二是对血吸虫病防治精神(以下简称“血防精神”)的挖掘;三是联系不同学科和方向的具体研究,如血吸虫病与地方社会变迁、民众动员的作用、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目标实现中对病患治疗的重要作用、史实考证、实证分析等。值得注意的是,从新中国血防事业的长时段历史看,涌现出了不少“符号”,比如从符号学的分类看,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属于指索符号,即人们可以从符形推断出有关对象的一些讯息。“第一面红旗”暗指的“血防精神”、普通老百姓提到余江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与根除血吸虫病有关,这些就属于典型的象征符号,即人们可以通过符号认知有关事物的某些属性,比如从红领巾认知战士的牺牲精神、大海认知宽广的胸怀、婚纱认知爱情的神圣等。当然,不管是余江还是红领巾、大海,其与象征对象之间或许有联系,也可以没有联系,但通过“外在施加勾连”,在时间发酵下就形成了象征意义。这表现在余江县与“血防精神”之间可谓恰如其分,担负中间“搭桥”职能的就是新闻媒体多年来对余江血防典型案例挖掘中的“议题设置”。本文在亲自实地调研所收集的第一手原始档案基础上进行阐释,以期深化余江县与“第一面红旗”“血防精神”等符号之间关系研究。

  一、符号形成的必要条件:1958年余江县在全国率先根除血吸虫病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