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人民公社体制优势的七项功能

2021-08-04 12314 6
作者: 老兵义雄 来源: 红歌会网

  我是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走过来的人,一直关注着人民公社问题的讨论。我从网上看到,一些没有那段生活经历的公知教授,使用许多不合历史真实的资料,大言不惭地谈论人民公社的“罪过”,人民公社本来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可在他们的口中笔下人民公社却被说得得一无是处。他们利用掌握媒体的优势,把毛泽东时代的历史搞乱了,把人们的历史观搞乱了,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笔者已经写过多篇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不想重述,这里仅从人民公社的体制优势,即人民公社特有历史功能作些探讨,还人民公社真实面目,以正视听。

  关于人民公社的历史功能问题,著名学者张乐天、温铁军、赵文茂、贺雪峰等早有研究,贺雪峰认为人民公社有三大功能,我吸纳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认为人民公社最少有一下七项历史功能。

  第一,人民公社具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功能

  否定派认为,人民公社追求“一大二公”,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原则,说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最后变成“一平二调三收款”抢劫主义,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使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这是撤销人民公社的主要理由。我们首先要指出,“一大二公”是人民公社的本质特征,其中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人民公社特有的功能。后来人应当了解,在人民公社存在的20多年间,为了实现农业上纲要确定的目标,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展了以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改天换地的斗争,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业绩,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如河南林县,是吃水贵如油的地区,在历史上曾有几朝政府试图解决林县千百年的干旱问题,都没有解决了,但在人民公社时期解决了。林县红旗渠工程是在生活困难时期起步的。在县委领导下,历时近十年建成了全长70.6公里的总干渠,从此结束了林县的干旱史。为修建红旗渠,林县人民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据计算,红旗渠挖砌土石方高达2225万立方米。有专家计算,如把这些土石方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总投资的37%,社队投资不算民工的食宿开支还投资7878万元,占总投资的63%。民工食宿费每天按1元计算,7万民工10年的食宿消费在当年也不下11200万元。如果不是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的优势,红旗渠是不可能建成的,因此,红旗渠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大跃进”时期中国两大奇迹之一(另一个指南京长江大桥)。至于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最后变成“一平二调三收款”的说法也是久违历史的。 “一平二调三收款”是初期人民公社的左倾表现,曾经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但在1963年贯彻人民公社《六十条》以后,这一病端已经得到根治,早已不存在了。到了80年代,还拿这条理由否定人民公社,是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