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明清“闭关锁国”?警惕落入西方殖民主义话语陷阱

2022-11-29 781 0
作者: 丁一凡 来源: 新青年8341公众号

  我想回应一下王绍光老师刚才的发言。王绍光老师指出,西方的现代化建立在殖民主义的基础上,西方国家能够发展起来,是因为它们掠夺了亚非拉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但是,我还想补充一点:除了掠夺广大亚非拉国家之外,西方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基础是掠夺中国。我们中国人被西方洗脑,不知不觉承认了西方的叙事,以为西方殖民主义与中国没有太大关系。但事实上,中国恰恰是西方殖民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中国遭受的损失超过了其他所有亚非拉国家。

  欧洲人清楚地知道,比起其他亚非拉国家,中国才是最大的财富所有地。因此,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发现美洲、殖民美洲之后,立刻把眼光对准了中国,准备攻打、劫掠中国。不过,当时的明朝还有一定实力。在华传教士利玛窦听闻西、葡两国谋划攻打中国后十分担忧,致信教皇称“明朝很强大,不仅国家有组织,城市有城墙,而且明朝还有大炮。”利玛窦通过教皇向西、葡两国的殖民主义者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如果你们打算攻打中国,很可能一败涂地。西班牙和葡萄牙这才放弃了攻打中国的企图。

  然而,清朝建立后,中国又一次成为了欧洲殖民者的目标。英国之所以派马戛尔尼来华,主要就是为了探查中国的情况,从而判断是否能攻打中国。所谓“马戛尔尼来访是为了通商,清朝闭关锁国不同意通商,所以英国只能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无非是英国在鸦片战争之后采用的宣传口径,英国真正的目标并非通商,而是掠夺。

  事实上,早在当年西、葡两国谋划攻打中国时,类似的托词就已经被炮制出来了。当时,两国设计的说辞是“第一,中国人不愿通商;第二,中国人禁止外国传教士传教”。由于两国最终不敢进攻中国,这两个借口当年没有用上,多年后被英国人“抄袭”。

  所以,所谓“清朝因闭关锁国而招致外国侵略”其实是一个谎言。我们错把英国的宣传口径当作现实,多年以来一直在重复这种错误的叙事。要树立文化自信,就必须澄清历史真相、揭穿殖民主义者的谎言。

  大量证据表明,清朝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闭关锁国。首先,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你怎么能说最大的贸易国是闭关锁国的国家?这根本不合逻辑。

  另外,清朝虽然制造业发达,但货币管理能力相对落后。中国当时的货币体系是白银,而白银的供给取决于市场而非国家。换言之,市场上有多少白银流通,就有多少货币供给量。中国不是产银大国,大理之外的其他地区几乎没有银矿。因此,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持中国的货币体系、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不断地、大量地进口白银。而中国从外部市场获得白银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贸易盈余,进口白银。这种货币体系结构如何能“闭关锁国”呢?西方国家说中国是重商主义,说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中“只认白银”,其实他们没弄明白中国人对白银的渴求究竟从何而来。

查看余下5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