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送给日本两颗原子弹的决策内情
广岛G7峰会,日本人费尽心机演足了“核武器受害者”这出悲情戏码。
如果不是沙利文在拜登出发前就明确表示“总统不会道歉,也不会发表讲话”,日本人还会缠着拜登要道歉。
如果拜登真的为两颗原子弹向日本人道歉,那么,战后秩序也就荡然无存了,战胜国怎么能够向战败国道歉?
不过,这些年美国出于一己之私已经严重伤害了正确的二战史观,像这种广岛献花圈闹剧就是奥巴马在2015年带的头。
看到美国态度松动,日本便屡屡利用“唯一的核武器受害国”这个身份对历史进行“乾坤大挪移”:不谈原因,只谈结局。
但日本的侵略战争罪责是永远无法逃避的,与它们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相比,两颗原子弹又算得了什么?
奥巴马和拜登的行为是在混淆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也亵渎了那些牺牲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军将士。
当年白宫是如何做出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本土决策的?
美国从立项研制原子弹开始,就将它定位于实战,而不是威慑。
美国人对于使用原子弹也没有任何道德负担,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上帝赐予美国的礼物”,使用它,是上帝的旨意。
所以美国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就没有对日本进行任何警告,而是在研究如何投放到日本本土。
在长崎核爆成功当天,杜鲁门就说:“我们要感谢上帝!原子弹属于我们,而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祈祷上帝指引我们,以上帝的方式,为上帝的目的而动用原子弹!”
杜鲁门知道原子弹计划的时间是在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去世的当天)
当时该计划是对副总统保密的,杜鲁门根据宪法成为美国总统并召开首次内阁会议后,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才向他汇报了“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弹)的具体情况。
该计划是美国经济、科技、工业、人才、军事力量的凝结,参与人数十万以上,耗资25亿美元,没有动用举国之力,是无法想象的。
罗斯福将计划交给了格罗夫斯少将来组织,也就是“曼哈顿区”工兵团特种部队,而科学家们则分散在全国各地。
加州大学的奥本海默,负责创建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
还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由史汀生负责,成员为:
贝尔纳斯(总统代表,后来的国务卿)、乔治.哈里(纽约人寿保险总裁,陆军部长助理)、海军副部长巴德、康南特(哈佛大学校长,国防研究委员会主席)
美国一边在进行原子弹研发,一边已经在选择轰炸目标。
最理想的目标,应当为地形平坦的日本城市,以确保杀伤力充分展现。也就是说,连在日本某个外岛爆炸都是不可选的,必须把原子弹扔在日本人口密集区才有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