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赛飞怒斥戏曲界, 让人猛然想起周总理一篇振聋发聩的讲话

2023-05-24 3271 1
作者: 周恩来 来源: 文化纵横公众号

  【导读】近期,越剧艺术家何赛飞在节目中因晋剧演员张军波的艰难生活现状而感慨,落泪评价今天中国戏曲界奖项不少、资金不少却未能有效扶持德艺双馨的青年演员,引发关注。有评论指出,今天的曲艺界,很多人主要为了申请扶持经费而工作,大量新排剧目并不为演出服务,评奖之后就束之高阁,以致新经典难出,而有潜力的演员也难获机会。事实上,当前中国文艺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呈现出百花齐放又鱼龙混杂、乱象频出的情况。如何繁荣发展中国文艺事业,成为各界关心的重要问题。

  本文是周恩来总理1961年6月19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文章阐述文艺工作的独有特点,强调尊重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改变文艺界作风,在社会主义的大框框中开展充分的争论和批评,促进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

  讲话中许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直击现实问题,例如:(1)剧团是精神劳动,应该是主要演员、艺术水平真正高的人多劳多得;(2)机关搞一个戏班子为少数人服务,这是搞特殊化,不允许保留;(3)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关键是好好为人民服务,接受群众检验,通过形象思维来表现思想,标语口号不是文艺;(4)中国人的文艺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但也不排外,外国好的东西要吸收,我们民族从来都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5)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辩证统一,要寓教于娱乐,当然要多样化,不能老是打仗;(6)做文艺工作,领导干部要有自我批评精神,调查研究要实事求是,对问题要做出恰当估计,归根到底是造成一种健康风气,文艺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天地。

  本文节选自周恩来总理1961年6月19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自《周恩来选集》(下卷),供诸君参考。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

  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问题

  物质生产的某些规律,同样适用于精神生产。搞得过了头,精神生产也会受到损害,甚至损害更大。一九五九年我曾讲过,不能老去催作家,叫他赶写稿子。当然,有些稿子也要赶,例如报纸的社论,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斗争形势,必须赶写,以便配合斗争。但是我们也有一个传统,如果写得不好,宁肯晚一天见报,也要把它改好。所以外国人常说我们发表意见晚。连国际斗争方面都可以这样做,国内的精神生产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搞指标、订计划、保证完成、一催再催,这对于精神生产者是苦恼的事。我说过,在文艺工作方面我有过一个错误,就是提倡大拍艺术性纪录片。艺术性纪录片是可以拍的,但提倡太过也不行。我们提出一九五八年拍八十部,结果下面就搞出了一百零三部,其中就有粗制滥造、浪费劳动力、占用材料的,当然也有拍得好的。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比武力,人民解放军的枪杆子远远比不上蒋介石的枪杆子先进和硬朗,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有毛主席手里的笔杆子!中国革命有力的证明了,失去文化这个软实力,再强大的队伍也会变成乌合之众和一盘散沙。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