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台城特支
“自古雄才出燕赵,慷慨悲歌贯九霄。‘两个第一’彪青史,‘台城星火’缘大钊。”《台城星火》(柏川著)一书开篇所说的“两个第一”,其一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安平县台城特别党支部,其二是中共河北省(当时称直隶)第一个地方县委——安平县委员会。“两个第一”都发轫于充溢着燕风赵气的冀中平原上的小县安平县,是这方水土上孕育的英雄儿女仁人志士,在风云际会的时代大潮中占风气之先,将由南湖启程的革命航船上的火种,引到滹沱河两岸的冀中平原腹地。
弓仲韬革命的一生
“两个第一”的主要创始人弓仲韬1886年出生于安平县台城村,1911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结识了校友李大钊。1916年又考入北京法政大学,期间开始广泛涉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的《新青年》《晨钟》等进步书刊,初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大学毕业后,弓仲韬在北京沙滩小学任教,授课之余时常到临近的北大图书馆阅读进步书刊,多次邂逅在北大任教并兼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此后便经常听李大钊讲述苏俄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使其思想不断升华,1923年4月,经李大钊介绍,弓仲韬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是中共党内最早注意农民问题,重视农民运动的领导人,曾亲自指导北京郊区广大农民的斗争。弓仲韬入党后,李大钊指示他回农村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党的组织,弓仲韬坚定地接受了党的任务,回到了原籍安平县开展革命工作。
1923年弓仲韬在家乡台城村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台城特别党支部;1924年,他又创建了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地方县委——安平县委员会。从此,在这片觉醒的土地上,星星之火点燃了受压迫被奴役的人们的希望。
1934年,由于中共保属特委委员范克明叛变,安平县党组织遭到很大破坏,弓仲韬的身份完全暴露,成为反动当局重点抓捕的目标。1934年春,弓仲韬的母亲在敌人无休止的搜捕折磨下去世,弓仲韬忍痛在夜间偷偷安葬了母亲。次日凌晨,凶残的敌人在抓捕他无果的情况下,毒死了他唯一的儿子。弓仲韬遭此剧变,仍以饱满的热情顽强地坚持工作。七七事变后,由于时局错综复杂,弓仲韬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和小女儿弓乃如毅然带上身患重病的妻子踏上了奔赴延安“找党”之路。途中遭土匪抢劫,身无分文,历尽艰辛到达西安,此时妻子病情进一步加重无法前行,只好让女儿先走。弓乃如几经辗转到了延安,先后入陕北公学和中央党校学习,但想同父母联系时,却再也无法寻到父母的下落。弓乃如走后,弓仲韬的妻子病逝,他以席裹尸将妻子埋葬后,隐姓埋名到汉中一工厂当伙夫。在艰难的处境中,他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责任,组织工人上夜校,进行革命宣传,引起了资本家的仇视,借给他医治眼病之机,在他两个眼球各扎一针,从此双目失明。身陷绝境的弓仲韬克服种种困难,于1943年回到家乡。1951年被女儿弓乃如接到哈尔滨,国家按老红军的标准给予其生活补助,1964年病逝。弓仲韬一生对党忠心耿耿,为革命事业散尽家财,付出了牺牲四位亲人的巨大代价。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