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国的标准是什么?新中国何时迈入工业国的?
新中国前三十年,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将新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他们认为新中国在前三十年根本没有成为工业国。
工业国的标准是什么?新中国何时进入工业国的呢?
与以往一样,我们还是以数据为依据,来看看新中国前三十年到底是不是工业国。
1956年9月8日凌晨,毛泽东给陈伯达写了一封信,他写道:
“请你将我准备讲的那段话,加以修改,并请让你的秘书给我抄正一张,于下午交我为盼!”
毛泽东信中所说的他的那段话,主要内容是这样说的:
“大家知道,要将一个在经济上文化上都落后的农业国,改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式的工业国,需要许多的条件,例如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制度的改革,国家的巩固,党的巩固,统一战线的巩固,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除了这些条件以外,我们还需要一些什么条件呢?我们还需要时间,还需要和平环境,还需要朋友帮助。”
“到那时,即到1967年第3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工业产值将占百分之六十几,农业产值将占百分之三十几,这样我国就可以说基本上有了现代工业了,就可以说初步的工业化了。但是我国是一个具有6亿人口的国家,到第3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按照每年增加1200万人口计算,那时将有7亿几千万人口,按照每人占有各项主要工业产品的数量来说,我国要进一步工业化,要接近或者赶上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那就需要几十年才有可能。”
毛主席认为,从一个农业国进步到工业国,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
同时,毛主席也明确指出,这只是初步工业化,如果接近或者赶上世界上工业最发达国家还要几十年。
笔者根据《建国三十年国民经济统计提要》(国家统计局)、《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中国统计出版社)的数据做了整理以飨读者。
▲图片来源:《建国三十年国民经济统计提要》(国家统计局)
从统计局数据中可以看到,新中国在1956年,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
1958年,工业产值占比首次超过60%,为65%,迈入了世界工业国序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新中国迈进工业国的那一年,是1958年——恰恰是大跃进的第一年。
大跃进虽然有失误,但是大跃进的巨大成就是无法抹杀的。它标志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第一次摆脱了农业社会,破天荒地跨入了工业国。
也是在1958年——大跃进的第一年,新中国的重工业比例首次超过轻工业比例,为建立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为更好更快地发展新中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