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解体前真的到了崩溃边缘了吗?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探究
——兼议苏联解体的经济因素
李义男
摘要: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存在这样一种认识:苏联解体前,人民生活水平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且长期未有明显提高,这导致苏共丧失了人民的支持,进而引起苏联解体。然而,统计数据表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全方位改善,到80年代中期即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的人均食品消费水平和近半数种类的耐用商品普及率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方面享受的福利则远高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尽管维持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但生活水平因素与苏联解体不存在直接关联。苏联实际生活水平的下降是在其解体进程开始之后才出现的。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学界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苏联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始终没有突破斯大林时期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偏重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并且在冷战时期把大量资源投入军备竞赛的无底洞中,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而生活水平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成为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然而,持上述观点的各种学术成果并未对“苏联解体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这一论断进行详细的论证,即使进行了论证的学者,也只是使用了两种十分简单的方法:一种是将斯大林时期的高积累和消费不足现象泛化到整个苏联历史中;另一种是把苏联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宏观或抽象的经济指标,例如人均国民收入或名义工资、恩格尔系数等与西方国家作简单对比。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的长期失衡以及经济增长速度在20世纪80年代陷入停滞自不待言,然而是否能就此认为七八十年代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且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难以追赶的差距?本文尝试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并对生活水平因素与苏联解体的关联性进行探讨。
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水平对比
一般意义上,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被视为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甚至是最重要、最直观的指标。通过对比苏联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家庭收入和平均工资很容易发现,苏联在这一方面是远不如西方国家的。例如,1970年苏联工业部门职工的平均月工资是133.3卢布,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周薪是133.33美元,按当时官方汇率计算,后者的年收入是前者的3.9倍。同年苏联职工家庭年收入在1500卢布以下的占总户数的94%,而美国年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占总户数的84.2%。这意味着,按美国标准,几乎所有的苏联家庭都属于贫困户。又如,1984年苏联工业部门职工平均月工资为205卢布,同年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分别为:美国9.18美元/小时、日本292255日元/月、法国35.67法郎/小时、加拿大465.64加元/周。按当年年末汇率和各国每周平均工时换算成美元可计算出上述国家工人的平均年收入:苏联——2894美元、美国——19429美元、日本——13967美元、法国——7485美元、加拿大——18343美元,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收入为苏联工人的5倍—7倍。这样看来,在工人的货币收入上,20世纪80年代苏美间的差距似乎比70年代还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