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雁:永远寄托的哀思——追寻铁军之旅(十三)
4月17日晚,我们姐弟兄妹四家寻访父母新四军革命历程来到南通,这儿是我们母亲的老家。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要给我们自家的革命烈士——外公张小圃和小叔公张子聪扫墓。
在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乡下,一条小河边,有我们外公和小叔公的烈士墓。烈士墓所在的这片土地,是我们母亲自小生活的家。
曾经,这里是一座有四十多间房的大宅院,院里住着外公他们弟兄三家。是日伪军的铁蹄,毁了母亲的这个家;是国民党还乡团,残酷杀害了我们的外公张小圃和小叔公张子聪……
我们的外公张小圃,出生于江苏南通县(今南通通州)金沙区杨家港镇南边乡村的一个耕读世家,是当地著名乡贤,群众威望很高。1940年秋新四军东进时,他毅然参加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当选为南通抗日民主政权的县参议员和区参议会副主席。他鼓励支持包括我们母亲张颖、大舅张子嘉、二舅张宏献、小姨张宏芳在内的所有子女都参加了革命,自己还带头减租减息,家里成为共产党开会、办事的落脚点和新四军的联络站。日伪军想利用他在地方的名望,以种种官职利诱拉拢,均被他拒绝。后被敌人抓去关进碉堡,仍不屈服。在日伪“扫荡”“清乡”中,敌人把他的家抄了,威逼他就范,他干脆横下心斗到底,自己动手把家里房屋全拆了,以绝敌念。这种坚强不屈、毁家抗日的大义行为,受到抗日民主政府高度赞扬,特地赠他一面锦旗,上书“舍己为群”四个大字,《南通县报》专门报道了他的事迹。没想到的是,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1月,担任南通县惩奸委员会副主任的外公被国民党还乡团屠杀,身中九弹,壮烈牺牲。随后不久,担任抗日民主政权乡长的小叔公,又倒在国民党还乡团的刀枪下,场面极其悲壮!
外公和小叔公牺牲时,他们的子女们,都在新四军队伍里转战南北。两年后,在渡江战役胜利的喜悦中,我们母亲才得知噩耗,心中之痛,无法言表!
23年前,母亲和舅舅小姨们共同撰写了他们的家史和对外公小叔公的追忆之书——《永远寄托的哀思》。
18日一早,通州区新四军研究分会会长张宏杰、秘书长陆子森和会员费抗震等同志就在烈士墓地前等候我们。他们提前一天就帮我们定制好了花篮,上午陪同我们扫墓。
尽管通州区新四军研究分会编写的《江海怒涛——新四军抗战在通州》《通州红色故事读本》,都分别载有外公和小叔公两家的革命事迹,通州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里,还陈列有外公张小圃的抗战事迹与相关照片,今天,我们还是向通州新四军研究分会郑重地赠送了一本《永远寄托的哀思》。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