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泽东回乡调查与推动纠“左”
为纠正“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左”倾错误,毛泽东1959年两次回乡调查研究,通过找地方负责同志谈话,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方式,毛泽东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端正党风、改变干部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新的经验。
一、“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左”的倾向,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关注
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方面调动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另一方面,随着运动的开展,出现了一些“左”的倾向,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些困难。湖南同全国各省一样,也有正负两方面的反映。
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是湖南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湖南的“大跃进”,首先从农业开始。1958年1月1日,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发表了《鼓起革命干劲,实现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新年献词。省委于1月3日至2月9日,召开了农业生产会议,确定“十年规划,五年完成”,即要求到1962年实现原定1967年达到的指标,并提出“三年改变湖南面貌”的口号。湖南农业“大跃进”又是从兴修水利开始的,声势浩大的兴修水利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大跃进”以前,湖南尚无中型及中型以上水库的建设,“大跃进”期间,全省修建了9座大型水库、69座中型水库,蓄水引水量由1957年的103亿立方米增加到1960年的173亿立方米。其中1958年全省共兴建27座中型水库,1582座小型水库,小的塘坎沟渠,工程无数。修建蓄水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7座,即黄材、官庄、王家厂、水府庙、黄石、酒埠江和双牌水库,而水府庙、黄石、双牌水库的蓄水量均在5亿立方米以上。兴建的这7座水库,占了20世纪全省所建大型水库的60%,并为水利的综合利用创造条件,成为全省水利工程的骨干,为农业的稳步增长创造了重要条件,对湖南工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长期的重要意义。
随着水利工程的“大跃进”,湖南的林业、工业、交通运输、国营农场、科技、文化、教育等行业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大跃进”的兴起,推动了湖南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大跃进”期间,湖南进行大规模生产建设,开工兴建了一大批中型工业项目,这些项目为以后湖南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跃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出现浮夸风,为了实现“大跃进”,把原定的生产指标,不切实际地一而再地拔高,完不成任务,就虚报浮夸。其次是严重地破坏了各种生产结构和平衡,如由于“全民大炼钢铁”和“大办水利”,大批农业劳动力被抽走,致使冬季作物无人管理,有的地方已经成熟的粮食、油菜籽等也因无人收获而霉烂在地里,或者因为粗糙收获与保管不善而发生霉烂。据估计,1958年湖南全省由此损失的粮食达10亿公斤至15亿公斤,油菜籽20万公斤。三是许多工程未经勘察科学论证和设计就立马动工上马,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也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损失和浪费。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