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将 爱将 用将——析毛泽东给彭德怀的六言诗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惟我彭大将军。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历尽艰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立足未稳,国民党军便以四个骑兵团尾追而来。为了切掉这根讨厌的尾巴,不使敌人进入到苏区根据地,毛泽东令彭德怀指挥中央红军,利用有利地形,在吴起镇附近的大峁梁地区组织实施“切尾巴”战役,打好中央红军进入陕北苏区的第一仗,迎接与陕北红军的会师。在彭德怀的精心组织指挥和全体参战红军指战员的奋勇拼搏下,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全歼敌人一个骑兵团,击溃三个团,圆满结束此役。得知了胜利消息的毛泽东,拟制不住激动兴奋的心情,诗意大发,随即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的六言诗,高度赞扬了指挥有方的彭大将军。
这年十月,的确极不平凡。中央红军经过一年的长途跋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歇息的落脚点,结束了没有根据地依托的不利被动局面。上至党的领导人,下到每个红军战士,都有一种如释重负回到家的感觉,全军上下也都为之欢庆而高兴不已,毛泽东也不例外。从已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我们不难发现,仅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他除了写下这首给彭德怀的六言诗以外,先后还写下了著名的《七律 长征》,及《念奴娇 昆仑》和《清平乐 六盘山》。即将到家的激动喜悦心情使得他在短时间内就写出了这四首诗词,足见他此时的心情。这几首诗词,把他对中国革命前景必胜的坚定信念及充满着乐观的革命浪漫主义豪迈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仅是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颂歌,也是在深层次意义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个回顾和展望。而这首短短二十四字的六言诗,虽说是直面对彭德怀的夸赞,又怎能不是毛泽东对自己的爱将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英勇红军发自内心的赞扬。同时,毛泽东对这支人民军队的挚爱和信赖之情也跃然于诗中。
中国有句古语: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毛泽东深谙此理,他不仅知兵,更是知将。只有知将、爱将,也才能用将。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由他导演的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战争活话剧,无不闪耀着他作为一位伟大战略家、军事家用将方略思想的光辉,他把指导战争的用将艺术展现和发挥到了完美和极致的地步。从站在统领全局的战略高度上来说,指导战争的艺术,不就是用将的艺术吗?由于毛泽东对自己的每一个将领都了如指掌,且能给予准确的使用定位,因之不仅能使其组织指挥才能得以最大充分的展现和发挥,还能使其排列组合成绝配搭档而相互补充,使部队释放出更大的战斗潜力。这样的用将艺术怎能不使其导演的一幕幕战争话剧看起来威武雄壮,有声有色,扣人心弦,非常的精彩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