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沫特莱:用生命谱写中国战歌,毛泽东要丁玲向她学习,和朱德结下深厚友谊
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
史沫特莱,1892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幼年时家中生活极其贫困,经常需要一位当妓女的姨妈的资助。在16岁那年,史沫特莱离开家,开始了长期的半流浪式的生活。她当过报童、侍女、烟厂工人和书刊推销员等。依靠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自学,她考入了一所师范学院。1916年,史沫特莱来到纽约,开始投身于激荡的政治活动。她一方面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号角》周刊和女权运动的刊物《节育评论》撰稿,一方面参加支持印度流亡者争取民族独立的活动。1919年赴欧洲,侨居柏林8年后回国。1928年3月,史沫特莱因被指控煽动反对英国统治的叛乱而被捕。出狱后,由于接连受到当局的迫害,她被迫离开美国,前往柏林。在德国期间,史沫特莱继续参加支持印度独立和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活动,成为二十年代德国知识分子中十分活跃的人物。1928年至1929年,德国的《法兰克福日报》在头版连载了她的著名自传本小说《大地的女儿》。
◆美国女记者、作家史沫特莱。
1929年初,史沫特莱作为《法兰克福日报》的记者来到中国。很快,她就把自己和中国革命事业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在中国一呆就是12年。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一直忘掉了我并不是一个中国人。”曾经和中国共产党人有密切交往的德国友好人士安娜利泽(王安娜),对史沫特莱有过这样的评论:“幼年时代的冷酷生活,形成了她对外界有一种固有的反抗精神。最初,她反抗资产阶级制度,反对妨碍她自由发展的一切,甚至反对结婚,反对家庭,反对对妇女的剥削。后来,她要用自己的笔写出她目睹的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并以此作为毕生的使命。艾格尼丝关于中国的著作,和她本人一样热情、诚实、专一。她的爱憎非常分明,她对被压迫者的同情,犹如她对压迫者的憎恨一样强烈。尽管她对事物的看法有过激的倾向,但她毕竟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
1933年,史沫特莱的第一部反映中国人民生活和革命斗争的著作《中国人的命运:今日中国速写》,由美国先锋出版社出版。1934年,她的又一部著名报告文学集《中国红军在前进》,在苏联和美国同时出版。这部书是史沫特莱在上海期间,根据来自江西苏区的讯息和在她家养病的红军军长周建屏提供的资料写成的,也是第一部正面报道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华苏维埃的著作。这两部著作,使得史沫特莱在中国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英国记者贝特兰曾这样写道:“这一姓名(指史沫特莱),对于我所知道的北平学生,简直成了传奇。《中国人的命运》和《中国红军在前进》的作者,也许可以说是外国作家在中国青年中拥有读者人数之多仅次于高尔基的一位。”后来曾担任红军军事顾问的奥托·布劳恩(李德)也曾透露,他对中国红军与红色政权的最初的了解,就是从《中国红军在前进》这本书中得到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