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深处学精神——读李克勤毛主席婉拒胡志明主席换手杖文有感
据李文记载,当年胡志明主席同毛主席一起散步。胡主席欲将自己的精致手杖与毛主席手中的竹杖相换。被毛主席婉拒。
读后深受启发和教育。思绪良多。
胡主席的出发点当然是善意的。
他认为自己的手杖耐用而精致,要胜过毛主席手中的竹竿。于是从对毛主席的尊重和热爱的心里出发,要把手中的手杖,明曰换,实际赠送毛主席。一来感谢毛主席和中国人民对越南人民的帮助,二来显示中越两党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
胡主席的用心毛主席岂能不知。
但,毛主席另有所思。
毛主席不认同胡主席对手杖优劣的定位。
毛主席认为手杖的本质是助人行走,而不在乎其表面状态。
精致的手杖能助行,竹杖并不比其差。而且竹竿更方便,就地取材,随手可得。经济实惠。
毛主席把它比喻为打狗棍,要饭棍,是把它当作武器和工具来用的。
毛主席向来认为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要把人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就可最大限度的发挥武器和工具的功能。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出来。
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的神话,就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创造的奇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胜利雄辩的证明这一切。
没有人的坚定的革命立场,忘我的牺牲精神,精湛的技术,再高的科技,再先进的武器和装备,都等于零。
别看小小竹竿单薄,粗糙,但是,在毛主席手中,它为中国革命是立了大功的。
在漫漫长征路,曲折的陕北山沟,它帮助毛主席稳步前行,及时到达营地,制定战略战术,让前线捷报频传。
竹竿的功劳在于,它助力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飞机大炮替代不了。
在毛主席手中一支竹竿可抵千军万马。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毛主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毛主席一向反对奢腐之风,主张艰苦朴素,谦虚谨慎。这就是两个务必的精神实质。
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是同两个务必精神相悖的。
一向保持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勒勉奉公,忘我劳作的毛主席怎能追逐手杖的精致新颖?
这让我们体会到毛主席保持优良革命传统的伟大精神。
大家知道毛主席非常”恋旧”,对同自己一起战斗的战友,在自己身边工作的同志都有深厚的感情,不舍他们的离开。甚至,他自己用过的物品。
他的衣物总是补了又补。当然,这主要是发扬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对物的感情溶在其中。
这不是不讲原则。
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犯了严重的錯误,毛主席对其进了严肃的批评,并未将其调离。
毛主席不舍竹竿也有感情因素。
毛主席这种浓厚的情怀,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高贵品质。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