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史考证】斯大林是怎样搞集体化的(一)
1.粮食危机
(1)缺粮1.2亿普特
然而却出现了一个非常诡异的问题:
到1928年1月,国家只能采购3亿普特粮食,而前一年采购了4.28亿普特。[1]
在丰收年居然缺粮1.2亿普特。
斯大林认为,这场危机的产生既是由于农民,尤其是富人想要保留他们的粮食,也是由于国家采购组织的错误,它们相互竞争,提高了面包的价格,农村地方党组织与富农的斗争减弱,送往农村的制成品数量不足:
“这一切,再加上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如工业品下乡延迟、农业税不足、无法从农村提取富余资金等,为粮食采购的危机发生创造了条件。”
后来,斯大林也承认了“中央委员会的错误”,但实际上——他自己的错误是:1927年底,斯大林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忽视了日益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而在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之中只字未提。[2]
所以后来斯大林发布指令,改善条件:
12月14日至24日的布党中央委员会关于粮食采购的第一个指示没有产生结果。
然后,政治局于1928年1月6日发布了一项指示,根据斯大林的描述,该指示“无论是在语气上还是在要求上都是完全不同寻常的”。斯大林写道,如果党组织领导人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粮食采购的决定性变化,该指示“将以对党组织领导人的解除职务而告终……尽管如此,中央委员会认为采取这一步骤是适当的,因为考虑到上述特殊情况”。[3]
(2)西伯利亚视察
事实证明,这场危机真的很特殊,在该国各个地区,为了保障粮食采购,米高扬、卡冈诺维奇、日丹诺夫、什韦尔尼克、安德烈耶夫和其他重要的党内人物被下放视察。
斯大林还去了西伯利亚,去了阿尔泰。这次旅行持续了三个星期。斯大林指出:
大批大批的富农开始拒绝把他们囤积了不少的余粮卖给苏维埃国家。他们开始对集体农庄庄员和农村中党和苏维埃的工作人员采取恐怖手段,纵火焚烧集体农庄和国家粮站。[4]
在新西伯利亚、巴尔瑙尔、鲁布佐夫斯克、鄂木斯克等城市的会议上,斯大林谈到要采取强硬措施完成粮食收购计划。他坚持:
(a)要求富农立即按照国家价格交出所有剩余粮食;
(b) 如果富农拒绝遵守法律,根据俄罗斯联邦《刑法》第107条将他们绳之以法,并没收他们的剩余粮食,将没收的粮食的25%分配给国家贫弱中农以国家低价或长期贷款的形式。[5]
最终,效果是显著的。
非常措施发生了效力:贫农和中农加入了坚决反对富农的斗争,富农被孤立了,富农和投机分子的反抗被打垮了。到1928年底,苏维埃国家已拥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而集体农庄运动也以更坚定的步伐向前迈进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