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明型国家?——张维为《文明型国家》批判

2021-09-23 2274 0
作者: 明一益 来源: 激流网2021

  引子

  近日偶然翻到张维为教授在2017年出版的《文明型国家》,书的腰封上这样写道:

  首提“文明型国家”洞见,以“良政善治”的中国政治智慧超越西方话语,树中国道路信心!

  好一个洞见!好一个“文明型国家”!好一个“良政善治”!到底是怎样的洞见呢?我们不妨还是看看,免得错过了什么重要的话术。

  开门见山

  序言和引言除了提出要“建构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话语体系”——“文明型国家”外,没有什么实质内容,我们直接来到开门见山的第一章——“文明型国家:概念”。这一章中,张教授首先科普了“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概念和相关历史:“民族国家”自然得从欧洲的“现代国家”说起,而“文明国家”则是“西方学者”对于清政府时期的中国的描述——为了揭示中国向“现代国家”或“民族国家”转轨的困难。那么张教授对此有怎样的洞见呢?书里这样写道:

  中国首先是一个现代国家,而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又使它与众不同,这就是“文明型国家”(civilizational state)与“文明国家”(civilization-state)在概念上的差别。前者融“文明”与“(现代)国家”为一体,而后者中的“文明”和“(现代)国家”则常常是一个矛盾体。[1]

  原来如此,只要从“西方学者”提出的矛盾体里抽出矛盾,剩下的就是张教授的作为洞见的等式了:“民族国家”或者说“现代国家”,加上“文明特质”或“文明国家”,就等于我们的“文明型国家”!当然,张教授似乎并未否认这二者曾经有过矛盾,毕竟现实的动荡至少曾经体现出经验矛盾的存在;但到底是什么样的矛盾,张教授是避而不谈的,只是强调它们在现代的融合,至于中间过程则并未提供给我们。

  张教授进一步补充说,在这个等式中,“文明特质”来自于数千年的历史,而“现代国家”则通过民国以来中国不同层次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而得到实现(借用了黄仁宇之观点):

  ……1949年之前的中华民国重构了一个现代的上层结构,但这个结构仍然无法与中国的下层结构沟通……所以国民党时期的中国还是一种“头重脚轻”的政治结构。毛泽东领导的土地革命则彻底重塑了中国的下层结构。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强大的动员能力,把普通农民组织起来支援前线,进行了土改和扫盲,为中国社会后来的“数目字管理”奠定了基础。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则重构了中国的中层结构。所谓中层结构指的就是司法、监察、银行、税收、物流等服务于现代市场和现代国家的各种技术和制度支撑。[2]

查看余下9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