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为何选辑李贽的著作:因为他是离经叛道的大英雄!

2022-07-13 1777 0
作者: 红色小兵 来源: 红歌会网

  据《毛泽东年谱》的记载,1974年7月,毛主席曾指示有关人员注释和印制大字本的李贽《史纲评要》(辑录)。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永嘉,曾在上海专门负责了毛主席亲自辑录的这二十三条内容的校对工作,他认为,这是毛主席对浩如烟海的中国史记和史论的重要贡献,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的重要历史遗产,是我们体会毛主席观察历史典故的一个窗口,更是我们深入阅读中国历史的一个切入点。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李贽的《史纲评要》共有三十六卷,时间从三皇五帝到元顺帝,其中的重要人、事和言论李贽都摘录史文,通过眉批、夹批、段后评等方式加以简短评论,而毛主席在翻烂了一本本史书之后,为当时的高级干部、为中国历史、为今天的我们精选出了其中的二十三条,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毛主席对中国历史的重大问题的经验总结和历史脉络的重新梳理、历史人物的重新评判,并以此来启迪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评管仲》《评秦二世继位》一定能让我们思考历史上的交接班问题,当年毛主席又是如何决策的呢?

  比如,《评秦始皇置郡县》李贽盛赞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为被历朝历代的斥责为“暴.君”的秦始皇翻案,这也反映出了毛主席进步的历史观。

  比如《评孟子不言利》、《评荀况之学》、《评韩非》,则借李贽对虚伪道学的批判和对法家代表人物的歌颂,表明毛主席本人的推崇法家的思想。

  再比如,从《评盐铁之议》中,我们看到了古代中国大力发展国营经济的极大优越性,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迪。

  ……

  那么,李贽是谁呢?

  很多人都以为,1919年的“五四运动”举起了批判封建儒家文化、传播新思想的大旗;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400年前的明朝中晚期,李贽便提出过“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的著名论断,开启了传统文化的一个全新境界,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可以说中国系统反封建的思想启蒙从李贽始!

  “五四”时期,曾有人专门写《明李卓吾别传》,就是借评价李贽,来展开对封建礼教的猛烈抨击,并高度颂扬了他“宁可玉碎摧,留英灵之浩气”的战斗精神。

  毛主席晚年亦是高度评价李贽,由此,我们看出了一种历史的传承。

  李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叛逆者,他在年轻的时候就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他在12岁时写的《老农老圃论》,就把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

查看余下5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