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表!当代作家刘继明年表
1963年:
农历10月,出生于湖北省石首县新厂公社红武大队(后改为茂林口村)四小队。
1970年至1980年:
在红武大队学校、红联中学、坨阳中学、新厂中学念完小学、初中和高中;高中开始学习写作。
1980年至1983年:
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农村分田到户后,曾随父短时间做小生意,学瓦匠,其间开始向报刊投稿;
1982年:父亲因患血吸虫病导致的肝硬化去世,享年64岁;
1983年:母亲到县城姨表姐家帮忙带孙子。
1984年:
《心灵的丰碑》一诗在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和《羊城晚报》等单位举办的征文活动中获优秀作品奖,并收入《献给安柯的诗》一书,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笔名初萌);
经时任石首县文化局局长的姨表姐夫丁闻声推荐,到新厂镇文化站(馆)工作。
1985年:
发表小说处女作《双管猎枪》(《三峡文学》1985年第2期)、诗歌《妈妈,我们回家去》(《作家》1985年第5期)等;
3月,赴浙江温州参加《文学青年》函授创作中心笔会;
7月,参加《青春》文学院武汉笔会;
11月,赴北京参加《人民文学》函授创作中心优秀学员代表大会,获新任《人民文学》主编王蒙颁发证书,优秀代表中还有后来成为中国女性写作代表作家的陈染等;
年底,到石首县文化馆工作,担任《绣林》文艺季刊编辑和石首文艺夜校辅导教师。
1986年:
发表《夜潮》(《青春》1986年第3期)、《A城奇闻》<二题>(《文学青年》1986年第1期、《魔室》(《长安》1986年第10期),诗歌《海边的传说》(《人民文学》1986年第11期)等。
1987年:
离开家乡石首,赴新疆《吐鲁番》杂志应聘。到达新疆后,《吐鲁番》杂志已临停刊,在南疆滞留数月后返回武汉,客居武昌新村湾149号,在武汉大学旁听和学习英语,准备报考武大中文系插班生;
在《诗歌报》《绿风》《诗刊》(函授版)等刊物发表组诗《西部体验》及小说《潭》(《钟山》1987年第2期)、《荒村》(《青春》1987年第5期)、《沉默的沙滩》(《希望》1987年第9期)、《倾斜的山》(《胶东文学》1987年第10期)、《隐私》(《文学青年》1987年第4期);
参加湖北省作协在武昌杨园举办的“短篇小说研讨会”。
1988年:
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插班生;
发表小说《西部故事》<二题>(《青春》1988年第8期)、《私奔》(《长江文艺》1988年第10期)及《公园里的一条长椅》、《重读旧信》(《星星》1988年第4期)等诗歌。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