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再谈《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从文化开始统一?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杨德昌执导一部现实主义电影,1991年上映。该片改编自20世纪60年代初在台北发生的一宗真实的少年杀人事件。”
作者|郭松民
01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有一位王启赞饰演的小猫王,是小四的好友,可谓人小鬼大,相当抢戏,很多人甚至认为,他比总是不苟言笑的小四要更可爱。
小猫王早上约小四去上学,看到小四的大姐从淋浴间湿着头发出来,立马来了一句,“出浴镜头啊”,接着说,“越来越像老美了,早上洗澡”。
两句简单的台词,就折射了好莱坞和美国生活方式对台湾的影响。
小猫王之所以叫小猫王,是因为他善于模仿六十年代最火的美国流行歌手猫王。
小猫王个子矮矮的,梳着西装头,站上木箱才能够得着麦克风,但能把猫王的歌曲,唱得有板有眼,惟妙惟肖,赢得满堂彩。
小四杀了小明,本来要判死刑,但因为舆论反映强烈,改判15年徒刑。小猫王到监狱去看他,送了一盘录音带。
在录音带中,小猫王告诉小四说,自己给猫王写了信,没想到猫王居然回了信,还寄了一枚戒指给他。
猫王在信中说,没想到在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居然有人这么喜欢他的歌,他很高兴。
小猫王并没有因为猫王不知道台湾的存在而感到不爽。事实上,他也在心底默认,在猫王或美国人的心目中,台湾就应该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岛”,正因为如此,他得到猫王赠予的戒指,才觉得格外骄傲,格外引以为荣。
他对小四说,“我现在天天戴着这枚戒指,很屌耶!”小猫王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让你把一下。”
“把一下”,是台湾小太保们中流行的切口,或者叫黑话,原初的含义,是指小太保站着撒尿时自感骄傲的手势,后来泛指炫耀、嘚瑟一类的行为。
小猫王与猫王的故事,并非导演杨德昌向壁虚构。当年确有台湾歌手靠模仿猫王成名,并且也的确收到了猫王的回信与戒指。杨德昌只是把这一故事借用到了小猫王身上。
02
—
《牯岭街》中,有一个桥段,就是中学生们都在很投入地看一部美国西部片。
这部电影,我查了一下,叫《赤胆屠龙》,上映于1959年。
故事嘛,当然是好莱坞西部片的俗套——警长与匪徒,最后,警长还要抱得美人归。
俗套也罢了,但片中偏偏要出现一个中国人。他戴着令人毛骨悚然的黑帽子,拖着辫子,表情既卑贱又奸诈,在小镇上干收尸人的行当。
一番枪战过后,警长让人“把中国佬叫起来“,吩咐他把尸体埋了,然后到”监狱“(即警长关押嫌犯并且办公到地方)领钱。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