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广俊:再谈《解密》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2024-08-21
作者: 智广俊 来源: 红歌会网

  ——回应郭松民对《解密》的三评

  8月13日,红歌会和昆仑策发表了我对电影《解密》的影评文章——《文学殿堂群英谱里的“另类”英雄形象》,收到了一些读者的反映意见,同时也看到网上郭松民写的与我观点相异的三评《解密》文章。对此,我本着理不辨不明,钟不敲不响的理念,再发表一点个人意见,就教于大家。

  一军事单位严格的保安制度是必须的

  郭松民将《解密》电影对工作环境的描绘说成是:“在《解密》中,这是一块被高墙和铁丝网圈禁的土地。”(1)容金珍从事的解密工作是,“他所做的一切,不是出自任何政治认同,而是被绑架、被圈禁后,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这样做的结果。”(1)这种话语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别有用心的诬陷。众所周知,军事重地的保安措施远比监狱更为严密严格,特别是从事绝密科技研制的单位不光其工作环境,就是日常生活圈也是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小社会。我早年在电视上看到过,有人采访在新疆戈壁滩上从事核试验研究的一位科学家,这个科学家说,我们为了祖国核武器的研究,实际上贡献了两代人。我们养育的子女,失去了在大城市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他们成长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普遍考不上好一点的大学。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晚年撰文讲,因为高度保密制度的原因,他与母亲和亲友三十多年没有联系,他为自己未能尽孝感到内疚。工作在隐秘战线上的同志舍小家为国家的精神令人感动。可郭松民却把在艰苦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视为在监狱里的别无选择,这是对英雄的大不敬。

  二要摆正科学家也是劳动人民的立场

  郭松民在三评文章中写道:这部影片中“而是从头至尾都散发着精英主义的刺鼻气味......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理所当然地也应该是国家的主人。然而,解密改变了这一历史叙述。......他的自闭倾向使他始终和现实政治保持着隔膜,他的天才也使他获得了凌驾于政治之上的特权。......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谁应该是国家的主人?一个社会的话语权、主导权应该属于谁?”(2)

  为什么郭松民会产生如此偏激的话语呢?因为他没有把科学家视为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有的科学家是对专业研究较深,对现实政治不够敏感,但是,他们的科学研究却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理应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为全社会所赞扬。比如陈景润和袁隆平。他俩都不是共产党员,介绍他们事迹的文章中很少有提到他们刻苦攻读马列经典著作的情景,但这并不影响党和人民对他们工作成就的评价。可郭松民刻意把精英与大众对立了起来,否认人才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这是很不应该的。毛主席对钱学森归来给于了高度的评价,说钱学森一个人可以顶几个师。说实话,近年来社会精英这个词已经烂大街了,但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各种专门精英人才,科学家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党的一贯人才政策,我们要好好地领悟把握,要宣传科学家的科学创新奉献精神。具体到破译密码工作,要明白,这不是谁都可以干得了的,而且能够出成果的工作。我们对科学家的宣传和文学人物塑造一直处于一个薄弱的状态。因此,《解密》影片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三《解密》在艺术上创新不容否定

  郭松民说,“《解密》像很多电影,比如《盗梦空间》《爱德华大夫》等,但都仅得其表,不得其魂,所以还是四不像。”(1)

  文学、电影创作有传承、有借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不是刻意模仿或者抄袭,其艺术探索就值得鼓励。说《解密》艺术表现形式与其它优秀影片都不像,是“四不像”,这实际上变相承认了该片艺术上有创新的地方,如果很像其它影片,那就是涉嫌抄袭了。

  该片用10个奇异华丽的梦境来演示数学家容金珍破解密码的心理思维活动,在影片中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从而很好地塑造了主人公形象,这是中国电影领域里了不起的艺术创新,在我国电影事业中具有开创性的艺术价值。

  该片的主题思想是:国家,是我们需要守护的地方,需要我们守护的人,更是那些守护我们的人。

  郭松民文章中写道,“但容金珍爱的是什么国呢?是一种先验的、抽象的“国”,是他的养父(吴彦祖 饰)从甲骨文中拆字而来的“国”,这种“国”,完全排除了“新中国”的政治含义,排除了对“社会主义祖国”的任何情感。”(2)

  没有国,就没有家。这是自古流转下来的一种爱国情怀。容金珍小时候接受养父从甲骨文中拆字而来的“国”字的爱国主义教育,那时还是在日本鬼子占领期间,有何不对不妥?硬说这种“国”的教育,完全排除了“新中国”的政治含义,排除了对“社会主义祖国”的任何情感。这不是牵强附会地批判吗?

  正因为,容金珍从小树立了爱国主义的情怀,他亲眼看到了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军队的残暴,所以当党的隐秘战线上的领导,也是养父的师兄老郑与他谈话后,他和养父一家人都知道,选择破译密码职业不能有正常的社会生活,连正常的社会联系通信也会受到限制,要在严格封闭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因此,容金珍一家人对容金珍做出的选择心情是复杂的,表情也是凝重的。但是,容金珍还是国家利益为重,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国家解密行列队伍中。这绝不是像郭松民所说是“被胁迫、被利用。”不能像郭松民狭隘地理解为,容金珍是服从了“占领者的话就是绝对命令。”(1)

  影片中描绘了容金珍为了破译敌方密码,忘寝废食、走火入魔、疯疯癫癫的生动的画面。他失眠了,小梅让他服用安定药品,被容金珍粗暴地抛弃了,因为他知道,服用这种保护身体健康的安定药品,会对智力思维有影响。他为了攻克破解密码的难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这种感人至深的场景却被郭松民形容是,“金珍是超越于政治之上的,至于他在破译密码时所展现出的狂热,不过是一个数学天才在挑战自我,探索自身能力极限时出现的偏执罢了。”“而做为党的化身的“老郑”,则冷酷地、精明地、不人道地引导、利用了这种偏执,不仅榨取了金珍无比珍贵的智慧,也榨取了他的生命。”这种话语真是冷血至极。(2)

  近代科学发轫于西方国家,这是事实。中国要想赶上并超越西方国家,必须学习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可在郭松民的眼里,“容金珍完全不是中国所能培养、锻造的天才。他的容貌是中国人,但他的大脑,是浸泡在西方文明的营养液中发育起来的......按照《解密》的叙述,容金珍简直就是新中国的拯救者了,国家的命运完全取决于他能否破译密码,但他却是被新中国强行截留的西方文明的产儿。”(2)依照郭松民的逻辑,钱学森也是接受美国教育成长起来的,也是西方文明的产儿,因此,我们也不能对钱学森为代表的归国科学家加以重用,这是多么可怕的极左思维意识呀。

  郭松民说,“《解密》改写了新中国的历史,也羞辱了新中国的历史。”(2)问题是密码学是外国发明的,难道不向外国学习密码理论和技术,就能够破译敌方的密码吗?这真是妄自尊大的胡言乱语。

  党组织对容金珍还是关心照顾的,容金珍参加工作几年后,单位领导走访容金珍养父一家。表姐向领导表达了爱容金珍的心愿,说她多次去信,容金珍都没有回音。因此,她让领导捎一个口信,说我爱他。领导见到容金珍后,把这个口信如实转达给了容金珍。对此,容金珍没有表态。那是他知道,如果与表姐结婚,表姐也得来到701这个封闭的地方生活,他不忍心让表姐跟他一起受苦,这也是一种放弃自己的感情,对亲人的爱惜负责的大男人的胸怀和气度。容金珍是一个孤僻内向的人。表姐曾对他说过,如果女性有意与你有身体接触,表明这个女的看上你了。当容金珍与女哨兵小梅第二次遭遇,而且小梅把容金珍压在了身下,当他起身时,情不自禁地亲了小梅一口。在军队里,这属于犯了生活作风错误,但是老郑却一手促成了双方的婚姻。这也体现了组织上对容金珍的关怀。

  当容金珍养父去世,养母和表姐遇到了政治上的麻烦,老郑特意批准容金珍回城里探亲。容金珍意外地看到,养母和表姐正在批斗会上受批斗,他就不顾一切地上台去维护亲人,这种做法表现了容金珍纯真善良不谙世事的一面,其后,上级组织要求养母单位对容金珍养母按照英雄家庭的待遇予以关照,这种写法也是剧情发展的需要。以及容金珍返途中与敌特展开的枪战。这两段描写,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我的看法是,象征性是电影的艺术手法,点到为此,不能向小说一样详细叙述。作为旧中国大学校长的家属,从思想上生活上完全融入新的社会,是要有一个过程。在我国那段历史时期里,社会运动频繁,就是街道、生产队开批判会,也是寻常见惯的事,不足为怪。试问,在那段历史时期里,共和国多数元勋都遭遇过群众大会的批斗,遑论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属。因此,不应该过分地解读群众批判大会。不要一出现这种场面就视为是对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否定。应该看到容金珍解密工作上取得的巨大突破,那也是反映了新中国前三十年取得的成就之一。我们就是在一空二白的基础上,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发愤图强拼搏奋斗干出来。

  《解密》表现了隐秘战线上惊心动魄的谍战故事,在屏幕上塑造了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大功,有血有肉的数学家英雄形象,这部影片属于弘扬主旋律作品,其树立的英雄人物形象是独特的,其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原创性。因此,这是一部必将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留名的好作品。

  四文学批评不能打棍子

  郭松民在他文章中写道:有人说在我的文章中,“所谓被绑架、被圈禁我也看不出来,电影中加入701完全是容金珍个人的选择。”有同学认为,我对《解密》的批判“恐怕有违我党统一战线的工作方式”。有同学说,“将解放表现为沦陷恐怕并无此意”。(1)

  我个人觉得,读者对郭松民文章的批评是对的。郭松民文章大有文革中大批判的遗风,那就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牵强附会,无中生有,无限上纲上线,语不惊人死不休,随意挥舞棍子,要置人于死地。

  我是坚决反对将新中国前三十年妖魔化的人,但同时也认为,正因为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因此犯错在所难免。不要一看到文学影视里有对我们建国三十年期间犯错的描写,就一概认为这是对前三十年成就的否定和攻击。我在三农领域里工作,一直主张农村要将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经营的道路,对人民公社写过三十几篇回忆评论的文章,也出过正面反映人民公社的《麦颂》长篇小说。但是我从不忌讳,前三十年我们也犯过各种错误,特别是左的严重错误,有的错误还很离谱,比如在报刊上公然登载亩产万斤粮的所谓奇迹。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反映反思我们犯过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也是有益的。只有这样才能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文艺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要将不符合自己口味的文艺作品一棍子打死。

  备注:

  (1)郭松民|评《解密》:陈思诚如何讲述新中国往事?

  (2)郭松民 | 三评《解密》:精英主义及其他

  (3)郭松民 |再评《解密》:不注重细节就是不尊重历史

  【文/智广俊,本文为作者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