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中生的思考:体育之再研究,形式主义要不得!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移也”。
毛主席于百年前就已阐明了体育改良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们存在着重德智而轻体育的现象,青少年体首锻炼存在短板。
学校里的“小胖墩”“豆芽菜”数量不少,肥胖率和近视率居高不下,青少年的体育健康水平难言乐观。
“故余观现今之体育,率多有形式而无实质。非不有体操课程也,非不有体操教员也,然而受体操之益者少。”
如今的高三一周仅有一节体育课,而时有因故不上的情况,体育课上老师组织的锻炼任务甚少,大部分时间都是自由活动,体育课质量差,跑操紧密而龟速,虽有整齐的步伐和响亮的口号,但得不到任何锻炼身体之收益。
本来是为了让学生强身健体才推行的跑操,如今却为了观赏性忽视了本来的作用,除了跑的整齐还有什么用?这不是本末倒置吗?不是与体育锻炼的初心背道而弛吗?这不是近在咫尺、肉眼可观的形式主义吗?
从初中老师就开始强调的“重视体育”,高中三年实在看不出重视在哪,如若高中时不加强体育锻炼,到了大学时管理宽松学生还会热爱运动吗?会重视身体这一革命的本钱吗?步入社会后又怎能以强硬的身体去应对万变的职场和更加繁重的工作呢?
现在的跑操放在操场上一般是2-3分钟一圈的速度,但在体测的时候差不多是1分30到1分40一圈的速度,速度差了接近一倍。在《体育运动中的功能性训练》一书中指出,平时练的慢比赛就会慢,要想顺利通过体测就要用体测的速度去练习。
现在的跑操,人人如仿真机器人一般,跑步如散步一样,能起到何种锻炼身体的效果?而且每个人的腿长不一样,步频和步幅也不一样,快的人不能放开跑,慢的人必须勉强自己紧跟队伍。
要求一米八的男生和一米五的女生一个速度挤在一起跑,步子稍一大踩到前面人脚后跟,稍一小被后面人踩到,胳膊必须夹紧。不然,会打到边上人,动作扭曲,迈不开腿,对膝盖和脚踝都不好,这种跑操造成的累绝不是锻炼完全身酣畅淋漓的累,而是身体僵硬心累。
课间跑操就是为了学生在繁忙的学习时间里有喘息的机会,但如果连跑操都有室息感,这件事情就失去了本心,变得毫无意义。
各个学校争先模仿衡水中学的密集型跑操方式,实在是没有衡水命。一身衡水病,步伐再整齐,口号再响亮都不过是一些华丽的外表。
而这种方式早已腐烂不堪,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和形式主义的肮脏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绝不是锻炼我们的身体,而是纯粹锻炼我们的服从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