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不再“狂飙”的农村少年
年初八的时候,我和一群亲戚吃饭。其中一个亲戚是多年的农村中学校长,认真负责。当我问到现在的初中生和十年前的初中生有什么不一样的时候,他回答了一句简单的话:“现在农村孩子好像没有野心了,打架都打不起来。”在其他地方调研的时候,我也听说过类似的答案。对于老师来说,相对于90后来说,同年龄段的00后少年越来越“乖”了,他们不再拉帮结派,不再打群架,最大的问题只是玩玩手机。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失去活力满满的少年感,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农村少年不再狂飙了。
一、校园暴力与此间少年
我是90后,出生于鄂东南、相比于80后,我的初中校园环境已经好了很多,但是校园暴力仍然是那个时代的印记。上大学之后,我惊讶地发现,同省其他地区长大的同学也把校园抢劫称作“擂肥”。简单列举两个擂肥的典型场景:
一、晚自习后骑车回家,在某个路口被几个大孩子拦住,直接要钱,不给就会被打。
二、偷偷去网吧或游戏机室,陌生社会青年拍一下自己背部示意跟他出门。网吧、游戏机室内部一般不敢直接要钱,因为网吧老板至少保证内部的秩序才能期待稳定的客源,所以和常来的社会混混有约定,如果不出门,这些社会青年会一直守着,出门之后会迎接一顿暴打。如果出门,他就拉到厕所,递过一根烟来,要求认识一下新朋友,给他一些钱付网费加零食,并示意往后可以成为他的小弟,在外遇到麻烦可以喊他。如果不给的话,他们会搜身,实在身上没钱会要求你退掉网费给他。
前一个场景是偶然性的,建立局部的暴力压制获得金钱利益。后者则更为典型,将一种暴力场景为一种社会性的联结。与社会上的陌生人的一次性的抢劫不一样的是,这种“擂肥”往往会成为一种灰色关系的新起点。可以推想的是,被抢劫者可能会认为,通过这次认的大哥摆脱下一次的暴力欺压。长此以往,校园内部就会形成一个个的灰色空间。县城的司机曾告诉我,当年晚上九点之后司机们几乎不敢让几个初中生一起上车,“一般都是一起去网吧,到了之后一溜烟走了,追上去也打不过他们。”
在中部地区,一个普通的80后、90后的初中生大致是这样的,父母外出打工,读初中后开始在乡镇住读。他们在影碟机中已经充分了解了浩南哥和山鸡的行动方式,在初二初三后迅速具有了成年人的身型。乡镇意味着初步的行动自由,可以摆脱村里熟人社会的监督。乡镇意味着更多的诱惑,租影碟机、打台球、上网、打游戏机这些对于初中少年的诱惑是难以想象的。乡镇也意味着同龄群体的扩大,成绩上的竞争,异性之间的朦胧,各种新奇的体验开始进入大脑。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