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晨:马克思主义主体论(中册)

2023-03-07 1240 0
作者: 刘光晨 来源: 红歌会网

马克思主义主体论(中册)

——二十世纪共产主义实践和理论基础辩正

  前言

  98年到02年的时候,就曾经有计划对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实践和理论基础做个批判性的总结,只是后来由于个人条件的原因不得不长时间搁置了。不过现在想来,随后这十几年断断续续的一些思考,如商品效用方面的思考、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思考、主体论和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考,基本还是切合了这个方向的,再加上再早就已经大体完成了的对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较深层次的一些思考,还包括与这些思考结论不相适应的二十世纪哲学方法论缺陷方面的思考,这样,到最近《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ABC》收官,准备最后结集《主体论》,突然发现这个批判虽然是变换了一种方式实际却已基本完成了。这样结集《主体论》,就要把原初的这个想法一块儿加续进来。

  共产主义主体论是个大主体论。理论是主体论,实践也是主体论;哲学是主体论,政治经济学也是主体论;共同体建设是主体论,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发展的自觉组织工作更是主体论。虽然《主体论》还不是逻辑严密的系统性著作,从体例上还只是一个内容尚比较松散的文集,但主要的工作已经完成,问题已经可以说明,这就已经足够。另外,这样的体例也还是符合了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的。中国人的成书习惯,从来并不追求细节的逻辑严密,而是只求问题的简洁说明。

  当今世界的两级,资本主义世界包括中国的资本主义,盛极而衰正在走向危机。这个危机,部分是一战二战那种形式的新老帝国间的矛盾危机,更深层次则是资本主义世界本身系统性的衰败。这本来正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作为另一极的共产主义运动也还没有从自己二十世纪实践挫折的震荡中恢复过来。资本主义不行了,共产主义现在也还依然尚不能够行。实际,共产主义现在只有完成了对自己二十世纪实践和理论的批判,才可以言它的行与不行。这是当前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人们的实践和它的理论认识是统一的。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实践经历了严重的挫折,这是个历史事实。这个历史事实本身就说明二十世纪实践的挫折不能只追究它实践的原因,实际还有它理论的原因。有什么样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实践,这不能掩耳盗铃,也不能绕道而行,必须直接面对。换个说法,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理论还存在它自己的缺陷。一是哲学主体论方面存在的问题,二十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基础理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从主体论的新唯物主义退回到不讲主体论的旧唯物主义去了,并且还公式化最终被资产阶级复辟的运动钻了空子加以利用。也就是说,这种缺乏主体论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基础,不管它曾经起到过怎样的革命的历史作用,但归根结底是与人民大众当家做主的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不相适应的,看过《主体论(上册)》就会知道,既与经济建设不相适应,也与社会建设政权建设不相适应。一是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从而共产主义理论本身存在的其它一些问题。二十世纪的唯物史观还不是建立在它对人与自然联系深刻透彻的理解基础上的,这影响到了它对共产主义的理解。部分的也因为这个原因,二十世纪实践所依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使用价值的效用更新还缺乏最基础的也是最必要的认识,还并不明了使用价值的效用发展本身就是人与自然联系发展的实现路径,而缺乏使用价值效用更新方面的自觉组织进步,导致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实践在使用价值的效用发展方面还大大的落后于同期资本主义国家为追求市场和利润的最大化所进行的使用价值效用更新方面的进步(这不能只从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多是工业革命落后国家可以解释),这严重的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生活的质量和实际感受,这是一个再怎么批评都不过份无比严重的问题。反顾前面说的二十世纪唯物史观缺乏人与自然联系深入彻底理解的缺陷,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实践和它的政治经济学实际对工业革命方面的理解多数也还是流于表面的,它们实际也还并不能理解工业革命是追求人从自然束缚中最终解放的革命。而工业革命和使用价值的效用更新又不过是人与自然联系的发展状况作为生产手段和生产结果的同一件事情的一体两面,共产主义本应该是工业革命和使用价值的效用更新的自觉组织运动中所体现的人从自然和社会束缚中共同解放的自觉的社会组织。

查看余下9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