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一书的杰出贡献
【内容摘要】恩格斯作为《共产党宣言》的作者之一也对《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是从不同途径发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原理,并同马克思一起详细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二是独立写作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大量资料和观点为《共产党宣言》所吸收。三是帮助马克思一起改造《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四是直接受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撰写《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研究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共产党宣言》形成的真实过程,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恩格斯自觉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研究社会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而且有助于批判和揭露“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的荒谬观点。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第一部奠基性著作。作者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人们一般研究《共产党宣言》大多从《宣言》的背景、内容、结构、意义等角度研究。也都承认马克思作为第一作者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但很少单独研究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做出的杰出贡献。今年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2周年之际,研究和阐发恩格斯对《宣言》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的贡献,也是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一、从不同途径发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原理,并同马克思一起详细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能够写作完成,第一个原因就是唯物史观理论的形成。首先发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无疑是第一个。他1843年在《莱茵报》期间发现黑格尔的法律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于是回到书房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发现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精神、政治等社会结构的观点。正如他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这一思想无疑是写作《共产党宣言》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