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专题(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读书笔记(上)

2022-04-18
作者: 佐伊23 来源: 微信公众号“ 佐伊ZY 23”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自由资本主义的巅峰时期,在随后爆发的经济萧条期间,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演化。资本不断集中乃至垄断,为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奠定经济基础。帝国主义仍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是演化至最高阶段的资本主义,这种演化趋势的一个表现就是资本瓜分世界、重新瓜分殖民地、划定势力范围,瓜分竞争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帝国主义争霸战争。列宁写的这篇文章参考了他人的理论分析;注重引用丰富的数据;在理论斗争中批驳了一些错误观点,着重批判了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经济根源,正确指出资本主义的特点、发展的必然趋势等;指出不同阶级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批评存在差异;论证了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垂死的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现存的帝国主义只是暂时的社会历史现象,因而它的历史命运必将是灭亡。

  第一部分 资本在国内扩张: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

       一、产业资本

  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考察帝国主义的诸现象,首先就要分析其经济根源、经济实质。“铁路是世界贸易和资产阶级民主文明发展的结果和最显著的标志”,资本主义工业部门尤其是重工业部门,其运输原料和商品都高度依赖铁路。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相比,铁路确实有其比较优势。资本空间发展不均衡导致铁路网分布和发展的不平衡,制造并加剧贫富差距,运输部门的性质也从此可见一斑,交通线路联结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密网。

  第一,集中。“工业蓬勃发展是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征之一,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在一些典型的现代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与数量众多的小企业相比,为数甚少的大企业占有很大数量的原料、生产设备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高的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投入的数量,导致“生产集中的程度高于劳动力集中的程度”。

  第二,垄断。“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便走向垄断”,一方面,大型企业本身数量少,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合作协议,从而走向垄断;另一方面,大型企业本身规模巨大,具备竞争优势,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导致竞争困难,产生垄断趋势,即“新企业在必要资本方面面临着愈来愈高的要求,这就使新企业难以出现”。新企业必须卖出大量剩余产品,才能逐渐成长起来对抗大企业。“商品到货币是惊险的一跃”,“否则这种产品过剩就会使价格跌到无论对新工厂或各垄断同盟都不利的程度”,经济危机又大大加强了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垄断的一个鲜明例子便是:韩国三星的资产占全国资产的比例高达20%,过去有人戏称,在韩国从出生到死亡只需要用一个品牌就可以,从手机、尿布、医院、学校、寿险甚至是棺材店,韩国大财阀无处不在。[1]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大品牌也为可乐市场营造了一个双寡头市场。

  垄断的一个特殊现象是:并非每个工业部门都有大企业。同一企业可以集中不同的工业部门,这就是“联合制”。“有些经济学家断言联合制能够消除危机”。在联合制下,企业部门向生产的上下游环节扩张、向相关产业部门扩展,企业部门的数量及规模也就壮大起来,“同一工业部门或不同工业部门的企业结合为大型企业的越来越多”。联合制有利于企业内部交易,增强组织内部的计划性,降低交易成本,甚至“导致贸易的消除”,提高企业利润率;巩固企业地位,企业生产领域的内部交易程度越高,对外部市场的排斥程度也就越高,并能渡过外部市场的严重萧条,在优胜劣汰竞争法则的支配下,小企业倒闭消失,大企业成长壮大,从而走向垄断(据说,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3年)。还有一个方面是,高额关税保护为集中创造有利条件,加速企业家垄断组织形成。

  第三,手段。如何使小企业屈服于垄断组织?其中的手段有:“(1)剥夺原料;(2)用同盟方法剥夺劳动力(即资本家和工会订立合同,使工会只接受卡特尔化企业的工作);(3)剥夺运输;(4)剥夺销路;(5)同买主订立合同,使他们只同卡特尔发生买卖关系;(6)有计划地压低价格(为了使“局外人”即不服从垄断者的企业破产,不惜耗费巨资,在一段时间内按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7)剥夺信贷;(8)宣布抵制。”

  第四,垄断组织。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是典型的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阶段性过程。控制原料最有利于生产性垄断组织的成长;事实证明: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别(比如是实行自由主义还是贸易保护主义)只能在垄断组织的形式或产生的时间上引起一些非本质的差别,但生产集中和垄断则是现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和基本的规律”,此时不言而喻的事情是“经济生活的重大方面通常不受自由竞争的支配了”,“当垄断组织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之一,资本主义转化为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紧紧接近最全面的生产社会化,它不顾资本家的愿望和意识,可以说是把他们拖进一种从完全的自由竞争向完全的社会化过渡的新的社会秩序”。科学发明和技术进步服务于垄断组织的成长,企业甚至设立分公司“专门收买发明专利权”,这表明,随着垄断的成长,“技术发明和技术改进的过程也社会化了”。对劳动者来说,“尽管此时生产高度逼近最全面的生产社会化,占有仍然是私人的,这就导致对无产者更加沉重的剥削;对小企业来说,“现在已经不是小企业同大企业、技术落后的企业同技术先进的企业竞争。现在已经是垄断者在扼杀那些不屈服于垄断、不屈服于垄断的压迫和摆布的企业了”。

  二、金融资本

  银行逐渐演变为具有自身特殊利益的组织机构,逐渐发展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能够支配大小资本家的私人资产、控制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原料产地,最终催生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银行业由集中走向垄断经历了一个过程。起初,银行在支付中起中介作用;后来,“为数众多的普通中介人转变为极少数垄断者,小银行或被大银行排挤,或成为大银行的分行,或被大银行的债务关系体系支配,或与大银行订立协议,丧失自身独立性,成为垄断者同盟”;银行也要盈利,便把不活动的货币变为活动的货币、变为生利的资本。此时,“银行渠道的密网扩展的速度和范围很大,集中国内所有的货币收入和资本,把成千上万的分散的经济,联结成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本主义经济,进而演变成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并“隶属于一个统一的中心”,“分散的资本家合成了一个集体的资本家”。经济危机加速了银行垄断的进程,这就是“垄断巨头的作用、意义和实力的加强”,银行从服务者上位为支配者。

  银行与工业企业、政府等联系紧密。首先,银行在提供技术性、辅助性的业务时,也提升了工业资本家对银行的依赖,能够掌握大小资本家的业务状况,进而能够采用经济操作决定他们命运,在与他们讨价还价的过程中谋利。这就促使受这些银行保护的工业组织也联系起来,为垄断准备条件。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日益融合,“力求消除各个地方或各个工业部门因各个企业历史情况不同而形成的资本分配不均的现象”。其次,银行同工业的和政府的人事相结合,表现在职员的交叉、人员的互派、高薪聘用政府职员等方面,银行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化更是有利于银行势力向各个领域渗透。

  金融资本逐渐成长为金融寡头。一方面,银行获得了对工业资本的支配权,代表这种资本的所有者;另一方面,“银行越来越变成工业资本家,得把银行资本固定在工业资本上”,银行资本实际上已变成工业资本(即货币形式的资本),就成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就是由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金融资本也走向垄断,最终演变为金融寡头。

  列宁还列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金融资本的发财操作:(1)是全民持股的真相。通过“股票占有的民主化”实现“资本的民主化”只不过是加强金融寡头实力的手段之一,这种“参与制”强化了垄断者盘剥的权力,并且让参与者分担风险和责任,股份公司甚至可以做假账来欺骗人们。(2)发行证券获得垄断利润、放高利贷、资本主义国家从发行外国证券中赚差价。(3)金融资本的盈利地位很稳固,它可以使经济状况差的企业依附于自己,甚至在经济萧条期间,银行抄底破产的小企业。(4)做大城市近郊土地的投机生意,与土地开发和运输部门、商住用地开发等部门的利益勾连在一起。“银行很少雪中送炭,却常常晴天送伞”;“在2008年美国房贷危机中,很多穷人的资产一夜清零,2007年到2010年,美国最穷的20%的人,净资产从平均3万美元下降到几乎为零,而最富的20%的人,净资产只下跌了不到10%”[2]。

  正如列宁所断言的那样:“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就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的运用相分离,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者说生产资本相分离,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帝国主义,或者说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时候,这种分离达到了极大的程度。金融资本对其它一切形式的资本的优势,意味着食利者和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意味着少数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处于和其余一切国家不同的特殊地位。”

       第二部分 资本向国外扩张:资本输出与瓜分世界

  在阅读第四、五、六章即商品输出这一大内容时我们不妨再来复习下列宁提到的一些名词:(1)旧资本主义,即以在市场的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典型经济活动是商品输出。(2)新资本主义,又称帝国主义,即以极少数组织垄断市场的资本主义,典型经济活动是资本输出。(3)垄断,特指生产的集中,表现在对生产资料、市场,以及可以单独又提到的金融资本的高度占有。(4)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交织形成的垄断资本,表现为独立的货币、证券等。

  列宁论述到,社会发展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劳动力也成为了商品。资本主义制度是在一个个彼此相对隔离的国家内陆续建立的,自然各个国家的各个工业部门的发展存在着差异。

  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它从其殖民地攫取廉价且丰富的生产原料,运回英国本土加工为商品在倾销到各个市场,这个市场的范围就凭借英国当局能直接或间接掌控多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来决定。我们前面就已经读到一个国家内垄断同盟如何形成,我们可以又发现英国由于击败西班牙、荷兰,以一个人格化的国家形象成为了最早的垄断国际市场者。

  以英国为例的是第一种“垄断”,我们可以继续推演出另一种“垄断”,当“所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了资本家的垄断同盟”(伴随着19世纪最后25年里各国高筑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利益,发展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进程),于是像法、德、美也开始在国际各领域事务发挥相当可观的影响力,商品市场中它们各自也占有了许多部分,“少数积累了巨额资本的最富的国家处于垄断地位”。二种垄断的先后形成与联合可以解释了市场为什么从国内扩大到了国际。

  但要注意的是,在垄断从第一种扩大到第二种时,处于垄断地位的少数国家的经济活动主要还是商品的倾销,即在自己国内和新“开发”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市场上倾销具体的商品(往往通过与“落后”国家的战争迫使对方接受关税、司法等不平等条约的手段来实现),市场扩大到国际又是因为第二种垄断,少数国家占有大量生产资料,于是生产出的商品供应远远超出了国内的需求,为了卖出这些本国市场上的“滞销品”,开拓新市场的责任被急不可耐的资产阶级政客们“主动”承担了下来。

  与此同时,前面章节就提到的大量生产资料被国内的大工厂主和大银行家同盟垄断,“自由竞争”已经资产阶级同他的寄生文丐们恬不知耻地自我麻醉和蒙骗小资产阶级工厂主们的话术,垄断同盟的出现已经不可能允许市场里各个企业如他们“理想”的那样公平竞争,各行业只会逐渐集中在越来越少数的人统治之下,金融资本也是如此,扣除需要投入商品生产的数量后,金融资本过剩。小资产阶级的观点自信地期待着这过剩的部分可以被用来弥补远远落后于工业的农业,可以用来提高贫穷饥饿的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正如我们知道资本家不能理解共产主义一样,小资产阶级也不能理解资产阶级为什么在这样“爱国”的事业上不愿意全力行动。在资本家看来,为了利润的增长他们已经不辞“辛劳”了,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只会降低他们的利润。而且,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与其用于发展本国农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不如将过剩的资本输出到广阔的亚非拉世界,因为那里地价低、原料廉价、工资低、资本竞争弱。像以前一样,资产阶级总喜欢给自己的暴虐披上堂而皇之的外衣,或是冠以传播“慈爱的荣光”,或是辅以“正义的执行者”之称。金融资本的输出有别于以前的各种暴力流血,它是资本主义最隐蔽的压迫手段,如果把旧资本主义的殖民活动比作猛兽的撕咬,那么新资本主义的侵略便可以比作一切自然界的以蚕食宿主直至其极度痛苦衰竭死亡的寄生现象,是藤壶、是寄生菌、是癌细胞……

  这一隐蔽的寄生首先依赖于殖民国家为便于攫取原料而在亚非拉土地上种下的牛皮癣——铁路网,纵横交错的铁路网成为了它们加强统治被殖民土地的保证,铁路线的分布,使得工业在当地的建立也具备了运输上的条件。

  殖民国家通过金融资本输出汲取到的第一份营养是与被殖民国家签订贷款协议时,往往的附加款项就是“周到地”考虑自己国家的商品输出——借款国必须拿一部分贷款来购买债权国的商品。

  前面提到的两种垄断共同作用下,便出现了英、法、美、德、俄、奥等国的垄断组织相继在世界范围内不同领域独大,形成了代表性的一些协约同盟。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德的垄断组织瓜分了电力工业的市场,前几章国内垄断同盟的发家史中同时激烈竞争(无所不用其极的违反“自由竞争”原则的“卑劣手段”)和亲密合作(例如在吞并后发企业以及阻拦无产阶级斗争时的铁板一块和互换发明成果和实验数据的“艰难决定”)的矛盾场景也以更宏观的方式出现在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过程中。商轮航运业、钢铁制造业、火药制造业、炼锌业……被国际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们瓜分完毕。

  美、俄财阀控制的煤油市场的饱和促成了德国金融资本转向电力工业,在这之前,德意志银行曾以“爱国”的名义和政府演了一出提前排好的戏:制定煤油垄断法案。由于德国各大银行分赃时的“手足相残”、在自己控制的罗马尼亚产油地的成品率低和1913年战事的种种“不幸”,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暂时获胜。

  面对着资本家瓜分完毕世界,资产阶级作家们不得不感叹,各大工业部门在国际上被垄断作为资本国际化的突出表现给人们带来了各民族间实现和平的希望。这种消弭阶级斗争完全是在为机会主义、为改良主义诡辩,其中不乏从前持有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卡·考茨基的理论见解实质上已经转向了德国资产阶级。

  资本家同盟们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同时,更抽象的各个政治同盟、各个国家在争夺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关系。

  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现,可供迟来的他们瓜分的土地几乎不存在了。不难猜想,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塞西尔·罗德斯如下的一番言论:“昨天在伦敦东头(工人区)参加了一个失业工人的集会。我在那里听到一片‘面包,面包!’的喊声。……我比以前更相信帝国主义的重要了……为了使联合王国4000万居民免遭流血的内战,我们这些殖民主义政治家应当占领新的土地,来安置过剩人口,为工厂和矿山生产的商品找到新的销售地区。……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在迫切寻求发展的德国资产阶级那里,这样转移国内矛盾的“箴言”只会更露骨、更强烈。

  除了英、法、美、德以外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实是缓和大国冲突的临时代理人。半殖民地是大国经济和政治上瓜分世界时导致的国家依附形式。除了形式上独立、经济上不独立的殖民、半殖民国家以外。政治独立但金融、外交上不独立的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新的产物,例如阿根廷和葡萄牙。

  殖民政策不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新词,但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迫使资本家国际同盟需要拼命地独霸原料产地以剥夺对手竞争的一切可能。“资本主义愈发达,原料愈感缺乏,竞争和追逐全世界原料产地的斗争愈尖锐,抢占殖民地的斗争也就愈激烈”。技术的发展使得今日贫瘠的土地明天就可能是潜力无限的资产,先发国家们强大的殖民实力反过来又巩固了他们的政治地位,帝国主义国家间便出现了新老列强力量对比与利益分配的不均局面。这一现象在不久以后就发展为迄今为止都极为激烈的帝国主义国家全方面的斗争,请看当今就有,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在二战结束后的独立浪潮中相继武装起来,一个个政治上独立的主权国家出现,但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二战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体系的建立——而根本性地提高。帝国主义在这些国家资助军阀进行代理人战争、暗中资助这些国家亲近它们的政治团体、签订贷款协议来控制这些国家的金融业、对高精尖技术严密封锁、牢牢掌握商品和技术标准的绝对制定权、军事威慑性质的演习成为惯例。身处现代的我们并不能认为殖民行径就已伴随着二战的硝烟消失,金融资本的垄断依旧是保持着“隐蔽的形式”,但凡是愿意稍加思索的人便能发现这房间里被刻意无视的大象。反动的统治阶级的把戏便力图将这一辨别的能力从劳动的人民身上剔除,只要一部部纯粹为资本家劳作的机器。我们还要看到,列宁未来的论断显示,劳动者终于被赤条条地暴露在阶级斗争之中,拥有最强大武器——劳动力的无产阶级一旦醒悟过来,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

  参考

  ^https://new.qq.com/omn/20201123/20201123A077SX00.html

  ^《置身室内》兰小欢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