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钟清莲:《共产党宣言》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及其当代启示
[摘 要]《共产党宣言》是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光辉著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武器。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经典著作中初步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发展规律,坚持唯物辩证思维、阶级分析方法和人民立场观点,科学论述了资产阶级富裕观的历史作用,揭露了资产阶级富裕观的阶级局限性和狭隘性。同时,阐明未来社会的共同富裕是以消灭私有制为制度根基,通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生活。在中国共产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迈进的关键时期,深入阐释《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的价值,对于我国分阶段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蕴含的关于未来社会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列宁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宣言》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共同富裕”这一术语,也没有着重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展开论述,但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传统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深入无产阶级并为其谋求自身解放与发展,同各种反动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对共同富裕的思想及其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刻思考与考察。当下,深入研究《宣言》所蕴含的共同富裕思想,有助于我们从《宣言》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手,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和具体国情,寻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一、《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
伟大时代呼唤和孕育伟大理论,《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当时正在萌芽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支撑,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阐发。《宣言》蕴含的共同富裕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工人阶级深受压迫和奴役的事实,结合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经验,解答无产阶级及劳动群众的解放道路和前景问题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说:“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了解《宣言》的写作背景,是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宣言》所蕴含的共同富裕思想的首要前提。
《宣言》诞生于资本主义早期大工业不断发展的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英、法、德相继开展工业革命,逐步从工厂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生产阶段,进而迈入“机器时代”。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关于资产阶级的表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它所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是建立在资本家对劳动者剥削基础上的产品生产和占有,少数资本家掌握社会大多数甚至全部的生产资料。这就造成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冲突,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无限扩大逐渐超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承载范围,导致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表现为产品过剩、工人失业、资本家破产等。经济危机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资产阶级为了寻找根治“社会瘟疫”的药方,“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与奴役,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将工人置于极其悲惨的人间地狱,利用阶级的政治地位和优势将工人排除在政治过程之外。加之当时社会保障机制缺失,无产阶级在经济、政治、社会三个方面同时处于社会最底层。为摆脱被残酷的剥削、压迫与极度困窘的生存状况,所有无产者追求富裕生活的意识开始觉醒,逐渐联合起来,开展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英、法、德相继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就是最好的证明。然而,当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缺乏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和正确政治纲领的引领,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这表明,资本主义必然会随着内外矛盾斗争的激化和社会革命改造走向灭亡,而以争取无产阶级合理利益和人类解放为目的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来为其指明斗争方式和前途。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斗争的基础上,写成了《共产党宣言》,为实现全人类共同富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工人运动提供了变革方案、指明了现实出路。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