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式的革命英烈俞昌瑚


  福建省福清市龙山街道塘头村,最近落成一座“俞昌瑚烈士陵园”。陵园的主人俞昌瑚系人民解放军闽浙赣边纵队闽中支队排长。他是一位杨子荣式的侦察英雄,在魔窟里没有丢掉性命,却牺牲在解放初期的一次遭遇战中。

俞昌瑚烈士陵园(左起:俞兆安、施文兵、郑栋铃、俞兆本)

  1943年秋,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南迁到闽中游击区长乐县南阳村。当年,刚满十八岁的俞昌瑚就加入了闽中游击队。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俞昌瑚很快成长起来,担任省委机关警卫队的班长,成为智勇双全的革命战士。

  1944年9月,俞昌瑚奉命打入福清县保安大队内。但他是闽中游击队副支队长俞洪庆的胞弟,不久就被保安大队长徐汉民怀疑上。省委领导决定把俞昌瑚调回省委机关从事保卫工作,但要求其离开之前,争取搞到一批武器,以充实省委机关警卫队的武器装备。

  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在距离省委驻地仅有十多公里的方当(黄墩)村北的郑氏宗祠,改建一座碉堡式的军事堡垒,并驻进福建省保安总队100多人的一支分队。方当地处长乐、福清两县的交通要冲,对省委机关造成极大威胁。郑氏宗祠位于方当村北面的制高点,东西边门关闭,还用石头将门框封死;门前埕墙高有七尺,屋顶像个小碉堡,只留大门出入,大门、埕墙口都设有岗哨。伪保安分队长吹嘘,方当郑氏祠堂是“一人当关,万夫莫敌”。

  俞昌瑚把方当郑氏宗祠据点里的兵力、岗哨、武器配备、进出路线等敌情,向闽中特委和省委作了详细汇报。省委研究决定打掉方当村这个据点,拔除这支反动“楔子”,狠狠打击顽固派的嚣张气焰。

  1944年农历十一月的一天晚上,侦察员送来有1个排伪军到福清县城轮训,方当祠堂只剩余2个排约60名兵力的情报。省委当即研究决定,由军事部长左丰美、闽中游击队司令员黄国璋,带领闽中游击队副支队长俞洪庆和郑书程、陈振标等50多位指战员,从省委机关驻地南阳出发,进入福清,往方当村方向运动。

  游击队到达目的地方当村时,已是深夜十二点。方当郑氏祠堂建在村北,与村落民居只有一田之隔。祠堂前的一条泥结土路,正是福清县城到城头和长乐县松下、首祉的必经之路。首祉、松下与福清海口、城头相邻,地处沿海,盛产海鲜,渔民们经常成群结队,甚至夜半时分点灯挑鱼前往福清县城出售,来往均要从祠堂前经过。我游击队再次研究了敌我态势,提出智取拿下驻守在交通要道上的伪保安分队。

  当天傍晚,俞昌瑚手持伪县保安大队长徐汉民手令,经过双重岗哨,进入保安分队队部。俞洪庆带着郑书程等7位战士,悄悄来到祠堂墙外打探祠堂内的动静。队伍的其余同志埋伏在祠堂北面的山上,等待俞昌瑚发出行动的暗号。其实俞昌瑚已经暴露,方当保安分队已经收到上峰手令,正张网以待。所以左丰美、黄国璋看着夜光表,跟预约的时间已过去30分钟了,还未见动静。黄国璋把队伍交给左丰美,带着两名战士,摸黑找到俞洪庆。黄、俞二人心急如焚,又等了30分钟,还是没有消息。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