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水稻,是乡村的灵魂

2022-10-14 1508 0
作者: 胡靖 来源: 食物天地人公众号

  导 语

  “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度是我国大部分南方乡村的丰收盛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价值更高的花果苗木和房地产等产业挤占了稻禾生长的土地,生产结构的改变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胡靖老师从南方农村的水稻种植传统谈起,指出“储粮于村”对于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保持乡村的延续与稳定、推进乡村产业融合有重要意义。保护水稻生产的同时,与之相关的一整套水利设施体系乃至相关的劳动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得以维系,这是在被破坏以后没法马上恢复的。

  食物君认为,要发挥乡村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也要看到乡村内部的分化。维护粮食安全不能完全交给市场,面对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值差距,由谁来承担“储粮于村”的成本与责任?兼顾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发挥乡村内生集体组织的统筹功能,统一谋划乡村产业发展布局,在迈向乡村振兴目标的同时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乡村阵地。

  作者|胡靖,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农地制度、集体经济、粮食安全等问题。

  乡村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模糊,但又非常清晰的概念。模糊,是因为我们说不清楚,其内涵太丰富、太复杂了,很难用几句话概况出来。清晰,是因为乡村与城市有巨大的区别。这种区别老百姓最清楚。一到节假日,城市居民就像大坝开闸一样冲出城市,到哪里去呢?除了峨眉山、黄山等风景名胜,大多是到乡村去了。去看花、看草、看树、看山、看水、看田,去呼吸不一样的乡村空气,去吃不一样的食品。所以在“五一”、“国庆”,在像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平常无处不堵的城市道路交通,一下子就会变得非常清净、清爽,车到哪里去了呢?要么在乡村,要么就在去乡村的高速公路上。

  这说明现代化城市固然重要,但涵养了中国大部分自然风貌的乡村也不可或缺。现代人需要乡村,道理其实很简单,这是因为乡村有人所必需的生命元素,这是城市无法替代的,工业无法生产的。

  乡村首先培育着农业,只有农业才能提供粮食、蔬菜、水果、猪肉、鸡肉、牛肉等最基本的食品。不管现代化的程度有多高,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人,就需要食品,就需要吃饭。当然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普通的打工仔习惯馒头、米饭、大锅菜,杂之以机器的轰鸣;中产阶级偏爱咖啡、牛排、披萨,还要配之钢琴的琴声;顶级的富豪显贵,其实也要吃饭,馒头、米饭、大排档都太“俗”,一般是在大宾馆吃鲍鱼、龙虾,而且一定要配之以顶级的红酒,价格便宜了还吃不下去。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