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贵: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思路之一
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的思路之一:亟待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张宝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的中央涉农文件,都强调“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0 多年过去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在“健全”!农民种田还要找 10 多家农业服务部门!可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艰难!
亟待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我亲身经历了农业“大包干”,对“大包干”很快解决困扰国人几十年温饱问题欢呼喝彩。公路碾麦被押上“制止公路碾麦”宣传车游路示众、公路晒粮被人打的鼻青眼肿、人拉耙磨被妻数落的经历,让我对“大包干”后农民一家一户必须干、 干不了、干不好的问题刻骨铭心。亲身经历“逼”着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陕西实行“大包干”当年,开始宣传研究“三农”问题,把农业服务体系作为“三农”宣传研究的重点。
1988 年 11 月,《西安晚报》发表了我采写的《陷入金钱与乡情的困惑之中——长安农村有偿服务考察》。提出了“农机等有偿服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偿服务需要保护和引导”。获得了《西安晚报》“社会新闻竞赛一等奖”。
1990 年 10 月,《陕西日报》发表了我采写的《长安田头出现“招手停”》,报道了秋播中农机服务风靡长安田间地头的新闻,提出了“发展普及农机服务,促进农业发展”。获得了陕西新闻一等奖和全国现场短新闻二等奖。
1991 年 1 月,陕西《长安报》发表了我采写《我县乡间唱红“三对面”》,报道了长安国营、集体、个体收购推销玉米,解决农民卖粮难的新闻。提出了“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建立国营、集体、个体多途径粮食购销流通服务体系,解决农民卖粮难”。
1991 年 6 月至 1997 年 6 月,《西安晚报》、《陕西日报》、《长安报》等媒体发表了我采写的 13 篇《女“麦客王”》系列报道,报道了长安妇女何俊英带领数十台联合收割机转战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机收小麦的创举,研究提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要走农业机械集团化、跨区域作业的路子”。 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陕西新闻奖一等奖。
这项成果 1992 年被陕西省政府采纳,连续多年在关中地区“开展千台收割机机收小麦大会战”。
这项成果 1996 年 5 月被国家农业部、公安部采纳全国推广,“农机跨区域作业服务”风靡全国。短短几年时间,就结束了我国千百年来镰刀割麦的历史,开辟了机收小麦的新纪元,把数亿农民从繁重的镰刀割麦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