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打工人应如何看待女权主义?

2025-03-08 517 0
作者: 郑声 来源: 深耕纪

  文 | 郑声

  劳动女性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就业歧视、职场性骚扰、孕育问题、工作保护、休假待遇等。

  就业歧视主要表现在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劣势地位。特别是大龄的低技能女工,找工作很难,很多长期工只要35岁以下,超龄的只能做零工或者考证做家政工。大龄女工很容易陷入“越穷越难找工作,越难找工作越穷”的恶性循环。这本质是资本将中年女性劳动力视为“低价处理品”,通过年龄歧视和零工模式榨取剩余价值,甚而以此压低整个劳动力市场的期待值。

  不仅是低技能的临时工,普通文员,甚至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也在劳动力市场中面临同样的困境。

  而孕育等问题对劳动女性而言也是个严峻考验。在劳动密集型工厂,特别是那些夺命流水拉上,不要说工厂给怀孕、哺乳期的女工调整合适的工作岗位,更别提享受相应假期,平时连上厕所、请病假都可能要顶着基层管理的谩骂去争取。所以,很多女工此时面临的是两难选择:辞职回家,或者冒着风险生产。资本担心劳动力储备不足,却不愿为女工孕育主动创造一丁点条件。

  计划经济年代,这些问题一度得到过较好的解决。毛时代的女工曾享受过诸多福利:女工提前5年享退休待遇;怀孕后期工间休息一小时;产后有56天假期且工资照发;产假满后每天8小时工时内有两次哺婴时间;工厂有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

  至于今天随处可见的职场性骚扰问题,在那个工人政治地位崇高、工厂不能随意开除工人,领导生活作风被视为严重问题的年代,与今天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通过历史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劳动女性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根源,其实与男性打工人并无本质区别:雇佣劳动制度。市场经济的复兴,导致劳动女性曾经不需要面对的问题又死灰复燃。

  男性打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总体比女性更有优势,但男性打工人的这种“优势”,如同一切私有制条件下的矛盾——民族的,种族的,宗教的矛盾一样,在当代,也是因为有利于资本统治秩序而被资本刻意利用的。

  今天我们经常看到的女权主义者的诉求,总体而言是进步的,但因为各种原因,其表达方式多是性别化的、个体化的,强调机会平等,突出男女关系,鲜有触及雇佣劳动制度这个根本:

  “女性不是‘第二性’,我们不需要被‘保护’,而是需要平等的尊重和机会。”

  “受害者有罪论可以休矣!被性骚扰不是因为女性‘穿着暴露’,而是施暴者的选择。”

  “反家暴法需要更多社会支持,受害者报案后应得到有效保护,而非被劝‘忍一忍’。”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