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茅台院士”的参选资格不该被轻慢

2021-02-21 4918 12
作者: 记者 来源: 贵州日报

  这几天,舆论对贵州省科协拟推荐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女士增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讨论已趋于理性,拨开纷繁芜杂的言论云雾,绝大部分网友认为只要公开、公平、公正推选,只要具备过硬的科研水平,就不应贴身份标签。其实,不论哪个技术领域有实力的科研人员,都有权利通过正常渠道在高水准平台上进行“高手过招”,这种自信与勇气本就不应该被轻慢评判,让科技的归科技,王莉女士最终是否能入围或入选,都需要更为细致和专业、更高层次的评价筛选,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轻慢嘲讽之论,不是理性与科学的监督、讨论态度。

  组织机构对拟推荐人员进行公示,其目的无非就是告诉大家,已经初步遴选出了在业内受认可的科研工作者,并愿意接受社会监督。就王莉女士的提名而言,贵州省科协也没有回避部分网友的尖刻质疑,通过媒体表达了推选过程的问心无愧。就科研工作而言,很明显的一点是,如果不去关注科技成果本身的价值,抑或忽视“院士”增选提名程序的正当性,而一味进行科研以外的极端情绪化评论,对科研工作者而言是十分不公平的。理性质疑、讨论都是有价值的,对促进、改进科研工作和遴选程序都是有益无害,而那种非正常“围观”心态和行为,迟早会被扫入舆论垃圾堆。

  每一届“两院院士”增选工作,都是舆论关注的热点,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哪些科研工作者位列其中,其实在更深层次上关心的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新成就、新方向、新趋势。创造美好生活,科技创新很关键,只有不断强化各领域科技创新的智慧力量,通往美好生活的途径才有更多选择。对于科技创新、科学研究,一定是“上管天下管地”,因此,人民群众吃穿住行这些“接地气”的事情,也需要科学家们注入大量心血,这个道理很明了,所以不能把研究白酒生产的科研工作者排斥在“院士”增选的台阶之下。

  贵州科协的公示截图

  公平公正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坚守,院士增选工作之纪律严肃绝不可放松。这是一个信息获取、观点交流相对便捷的时代,也是监督信息化程度、监督效率都比较高的时代,公众力量促进科技工作更好开展的渠道并不缺乏。完善科研体制、改革创新机制,是全社会共同的追求,弥补一些“两院院士”增选中的遗憾也是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但不管是改革还是弥补遗憾,在这个过程中,对关心支持科技创新的网友、社会公众而言,都需要注入理性态度,而不能把躲在屏幕后进行谩骂嘲讽、戾气释放当成个人之能事儿。

  撰文:岳振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2条)

热门评论
我看了一些有关的报道,中国一些非常尖端的科技人才,他们做出了极大的科技成果,却是落选中国院士,从个人的情感来说,是绝对的寒了他们的心的,不要说,名誉不重要,如果名誉不重要,那设立这个干什么?
0条回复
中国某些“爱国者”说,中国的科技人才出走,到美国到西方国家,是不爱国的表现,确实,从中国国家的立场上说,是不爱国的表现,唔,如果只是一个两个,一些科技人才出走,是可以说不爱国的,问题是,这些年来,中国只是一些科技人才出走?醒醒吧!我就问问,如果你是科技人才,我说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我让你摆地摊,你会和我谈爱国吗?
0条回复
美国设立外籍院士,美国人不傻!美国科技称霸世界,是有理由的!骂美国人无耻,没用!
0条回复
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饭袋有了,还差一个酒囊!
0条回复
真是岂有此理!照你的说法,是不是收废旧物资的行业也应推选院士?
0条回复
外国院士造芯片,
中国院士造白酒。
人民日常喝茅台,
国家大步朝前走!
0条回复
贵州日报是省委机关报。就不要护短了。及时地、正确地处理这个事,甚至是不吭声,总好于护短强辩的。
0条回复
本人非常赞同“茅台是祖传下来的一项饮食工艺”的观点,它就象茅坑是祖上流传下来的一样。也许出个“茅台院士”是个“院士制度”的新@时代的“创#新标志”,但卑人认为来个“茅坑院士”更是“创@新”的标志。
0条回复
“绝大部分网友认为只要公开、公平、公正推选,只要具备过硬的科研水平,就不应贴身份标签。”,是谁认为的是“绝大部分网友”?
0条回复
查看全部12条评论 我要评论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