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7类问题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2021-08-20 606 0
作者: 记者 来源: 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为营造未成年人良好上网环境,中央网信办近期启动了“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效能发挥不足问题。重点排查解决网站平台防沉迷系统问题漏洞,解决“青少年模式”入口不显著、识别不精准、专属内容不够丰富、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进一步优化模式效能,着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那么,“青少年模式”主要有哪些形式?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在使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除了加强技术手段,还有哪些措施能帮助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

  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成长,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非常必要

  专家表示,“青少年模式”这一概念被人们所熟知,源自2019年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后来行业内出现的“未成年人模式”“防沉迷模式”等,虽然叫法各不相同,但本质是同一类事物,即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的系统,应用于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游戏平台等网络平台。

  今年6月1日起,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增设的“网络保护”章节明确提出,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目前,各个网络平台推出或升级的“青少年模式”,就是典型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

  “青少年模式”虽然形态各异,但有着明显的共性特征。一是对使用时间的限制。例如,在抖音青少年模式下,系统默认开启时间锁,单日浏览超过40分钟,需要输入密码才可以继续使用,每日22时至次日6时,青少年也将被禁止使用抖音。二是对使用功能的限制,一些平台在“青少年模式”状态下,充值、信用卡、打赏等功能将不可使用。三是对浏览内容的限制。“青少年模式”下的新闻、视频多为各平台精选,过滤掉了不良信息,只保留适宜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

  “作为家长,每到假期都会希望孩子能少玩一会儿手机。”北京市民周女士说,今年暑假12岁的女儿迷上了刷短视频。“原来只是搜索浏览感兴趣的动漫手办,没想到平台依托大数据和算法,给她推荐了大量相关内容。这孩子刷完一条接一条,两三个小时都不肯放下手机。”

  根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远远高于全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霞表示,互联网伴随着青少年一路成长,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娱乐、交友高度融合,已成为青少年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在保障青少年“停课不停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查看余下6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