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党报引发争议的文章:莫言研究的一次重要集结
网络图
“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经验研究”丛书(作家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经验研究”的结项成果。丛书以“莫言的创新之路”为关键词,将其放在中外文化因素交汇之中,进而揭示莫言与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内在联系和变革创新。这套丛书提供了莫言研究及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新路径,是莫言研究领域的重要收获。
这套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将莫言视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路标——如果我们把文学史的发展看作漫长的过程,经典作家便是其发展道路上的路标,而莫言和他的变革之路是中外文学与文化的一次深有意味的交汇。由多个研究方向汇聚而成的丛书,既有个案考察也有宏观研究,拓展了莫言的研究空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莫言的本土性与世界性意义。
作为莫言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的学者,张志忠的《莫言文学世界研究》以在场者视角总结了莫言研究四十多年来的进程,深具总体视野,对莫言创作若干重要命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对莫言的重要作品进行了饶有新意的解读,比如文本如何实现从视觉中心到声音中心的转换,作家将新闻事件生发为长篇小说所进行的艺术营构等。其中关于莫言作品的文学地理学、劳动美学及文学阅读史研究的分析和理解都是新鲜而富有文学史意义的观点。
据媒体报道,2022年1月13日,“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经验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由作家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经验研究”课题组联合举办。(来源网络,侵删。)
李晓燕的《神奇的蝶变——莫言小说人物从生活原型到艺术典型》则是立足于田野调查,发掘莫言小说中的人物所来自的现实生活原型。因为作者本人是高密人,因此她的讲述和分析有一种“可信性”。考察原型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考察现实中人到作品人物形象的转化过程。这也是这本书的新意所在,即立足于一种艺术形象发生学角度,考察现实生活中的人如何“蝶变”。
樊星编著的《莫言和新时期文学的中外视野》,立足于梳理莫言在兼容并包世界文学与中国本土文学方面表现出的个性特色。此书还收录了比较视野下的论文,既包括莫言和其他山东作家笔下所写山东地域的神秘文化比较,也包括凡·高、高更等画家的色彩、意象和画面感是如何给莫言以启发,莫言与大众文化的关系等论文,视野开阔而视点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