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观察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观察
新华社记者
2020年6月30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出了深化国企改革的动员令。
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各部门、各地区、各国有企业坚持“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推动各项举措精准落地,形成新一轮国企改革热潮,完成了行动主要目标任务。
优治理、改机制 国企活力效率总体提升
新能源汽车在深圳前海一处停车场充电(2021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65%,清洁能源电量占比59%……来自南方电网的消息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建成清洁能源消纳比重最高的世界级湾区电网。
令人振奋的成绩,离不开持续的改革攻坚。近年来,南方电网聚焦企业制度等领域发力,探索提升国企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
一份重大事项决策的权责清单“量”到底,纵向覆盖25个业务领域、145个具体权责事项,横向集成“三重一大”事项分类、行权主体、行权方式等关键要素;梳理不同类型党组织参与治理的典型模式,提出7种公司治理范本,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全系统、各环节、最基层。
“所有权力进表单,怎么行权有范本。”南方电网法规部负责人说,改革划清权责边界,推动各治理主体履职尽责。
南方电网“一张表”的探索是个缩影。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各方面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促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航空工业集团全面落实党建入章程,将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功能定位写入公司“根本法”;
国家电投五凌电力余丁光伏电站职工在检修设备(2022年8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鹰 摄
国家电投多次改版升级总部权责清单,将总部审批事项压缩80%,子企业活力迸发;
深圳投控以授权放权改革为核心,系统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等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以深入实施三年行动为契机,目前国企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3.8万户国企建立了董事会,基本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央企集团层面及重要子企业、地方一级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均制定了党组织前置研究事项清单。
治理层面改革纵深推进,经营层面改革势如破竹。
三年间,国企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围落地见效,其中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开,覆盖全国超8万户企业共2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