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了什么信号?
向外界释放出更加积极的经济工作基调。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这是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为继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向外界释放出更加积极的经济工作基调。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图/新华社
工作基调更“积极”
关于明年经济工作基调,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诸多不同于去年的提法,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等。
其中,引发外界较多关注的是在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便提出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表述。其实,“先立后破”并非第一次出现,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曾提出,“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但是202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4月、7月召开的两次以经济工作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关于工作基调的表述是“稳字当头”或“稳中求进”。
该如何理解明年经济工作基调的新变化?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指出,这展示出希望更积极引导预期的意味。在政策语义下,稳和进是辩证关系。“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是一直延续的政策表述;其余的表述中,“稳字当头”“以稳求进”侧重稳;“以进促稳”则侧重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从短期来看,会议对明年经济和政策的总基调偏积极,进一步阐释了稳和进的关系,即“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利于推动明年经济向好,夯实恢复的基础。
基调偏积极的表述也意味着优先级的变化。“这意味经济工作希望统筹实现长期目标与平抑短期波动,但两者之间存在冲突,难以同时兼顾,需要优先解决当下问题,因此提出‘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