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头条: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共同富裕的示范探索
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是党中央赋予长三角的重要使命。
2021年5月,浙江开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路,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2022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会同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两区一县政府,公布跨省域协同推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
这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景色(2024年3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在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指引下,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民生服务领域有了更多跨区域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良的环境质量……
面向未来,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将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携手攻坚、共建共享,为全国跨省域推进共同富裕探路。
三个“协同”彰显示范特色
地区人均生产总值15万元,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4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以内……对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不少领域的2025年目标已提前或即将实现。
“从示范区辐射整个长三角,我们努力在产业协同创新、区域城乡融合、居民就业增收等领域,形成共同富裕的标志性成果。”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陈海涛说。
——推进产业协同创新,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上海本地,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江苏常州,提供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浙江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机……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4小时产业圈”是长三角推进产业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
《202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总指数提高到262.48分,2018年后年均增长11.17%。
“长三角汽车产业协同发展,通过产业转移,给承接地创造更充分就业,上海也得以腾出更多战略空间培育壮大新动能。”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说。
2023年,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大关,三省一市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协同性不断增强,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高效配置,经营主体活力竞发。
——探索跨域协同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差距。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内,80%的入驻企业来自江苏南京;上海金山区与浙江平湖市的交界地区,番茄、草莓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在智能控温大棚里旺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