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臆想开源OpenAI,,但中美已走向不同的发展路径?

2025-02-13 282 0
作者: 郑戈 来源: 风闻

  郑戈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导读】近日,马斯克称将出资974亿美元收购OpenAI,使其回归开源,再将其与自己旗下的xAI合并。这一言论使OpenAI陷入控制权之争。据悉,OpenAI的两位联合创始人正是马斯克与奥尔特曼,在马斯克离开后才推动了OpenAI的盈利化转型。本文以微软与OpenAI的投资谈判为切入点,探讨人工智能发展中资本与技术的关系及其社会影响,指出应确保人工智能发展符合人类目的,避免资本过度主导。

  本文以OpenAI发布的Sora为例指出,它虽在概念证明上成功,但在技术创新和社会效益方面存在问题,是 “暴力计算” 产物。而OpenAI与微软整合,在发展中改变策略,将大模型授权给微软独享,这继而强化了微软的垄断地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最终导致“我们的命运可能不是被AI控制,而是被掌握AI的人控制”。

  这篇文章写于DeepSeek上线之前,我们能够从中看出作者的预见性。他认为,在投资者利益驱动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形态和商业模式,会进一步收割用户的注意力、时间、金钱和智商,而非实现真正的社会发展。而在DS之前,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独具特色:面向B端(企业)市场提高生产力,而不是C端的消费娱乐。作者继而提出,发展人工智能应基于人本主义立场,即我们创造机器不是为了让它像人、替代人,而是让它帮助我们去做那些烦琐、劳累、重复但又必要的工作,作为人的辅助角色。

  此外,作者还援引了阿努·布拉德福德的“数字帝国”用以阐述中美欧数字经济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是美国的市场驱动模式,鼓励赢家通吃,甘冒巨大的风险;二是中国的国家驱动模式,以发展和稳定为价值诉求,试图在两者之间维持平衡;三是欧盟的权利本位模式,试图在数字技术不断侵蚀人类隐私和自主性的现实处境中维系人的尊严和权利。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2024年4月刊,原题为《人工智能不应成为资本的“独角戏”》,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人工智能不应成为资本的“独角戏”

  

  当OpenAI于2024年2月15日正式发布文生视频AI工具Sora时,人们被其视频效果惊艳了。一个戴墨镜的高冷女人行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周围霓虹闪烁,行人如织。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真实。而这段视频的“创作者”是人工智能,人只是用文字给出了指令:“一位女士行走在夜晚的东京街道上”。我的疑惑是:看不出这个工具有什么用。当然,这作为概念证明(Proof-of-Concept)是成功的,一下子点燃了人们的兴趣,也吸引了投资人的注意。但在新鲜感过去之后,谁会去看一个个一分钟不到、没有故事线也没有感情的短视频呢?正如之前的元宇宙一样,如果一种技术无法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无法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和供需关系,那么它最终就会沦为炒作的噱头。今天的Sora远不像鼓吹者所说的那样是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大突破,抑或进一步拉大了中美之间在AI领域的技术差距,而只是一个重资本支撑下不计成本的“暴力计算”的产物,在技术上没有多少创新,在社会效益上成本大于收益。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