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收入4000亿:韩国人干废的炸鸡业,在中国为什么翻身了?
这两年,餐饮业很热闹。
冲在第一线的,不是川菜、火锅。
而是炸鸡。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10万多家炸鸡店,其中1.5万家是新开的。
有的定位在三四线城市,甚至不知名小镇。
延吉一家网红炸鸡,一份要98元,各地游客前去打卡,队伍动不动就要排两小时。
网红店“高价、代购、排长队”三件套的玩法,我们早就不陌生了。
有意思的是,炸鸡这种业态,几年前就已经被韩国人玩坏。
在中国,它怎么突然又火起来了?
讨论炸鸡,得先分个类,大方向就这几个:美式、韩式、台式、中式。
除了中国东北的炸鸡,必须要整只下锅,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炸鸡有同一个源头:
美式炸鸡。
在战争时期,美国人将裹着面糊下锅的炸鸡带到世界各地。
韩国人给它稍加改良,加上各种酱料,就逐渐形成现在的韩式炸鸡。
在中国,肯德基来了之后,我们才有了如今炸鸡的概念。
将鸡肉提前用花椒水泡好,炸完再送你一包辣椒面和一包孜然粉,就成了“老北京美式炸鸡”,貌似还是一家连锁老字号。
在不同的土地上,炸鸡用微妙的口味差别,赢得大票年轻人的热捧。
在韩国,就形成了强大的炸鸡文化。
韩国建国早期,他们的经济条件甚至不如朝鲜。
大家想吃肉,只能养鸡和狗。
因为养殖时间短,不需要准备大块土地和昂贵的饲料,试错成本低。
但随着狗逐渐成为宠物,韩国人吃得越来越少(现在韩国已经立法禁食狗肉),吃鸡就成了主流。
明洞地区率先发明了碳烤整鸡的吃法,用黄色的纸包起来,是韩国人在发薪日才能吃到的美食。
直到第三任韩国总统朴正熙上台后,韩国经济跟财阀绑定,用5年时间,GDP就冲到了5981亿美元,人均收入也达到了13137.9美元。
仿佛是一夜之间,韩国就从穷国变成发达国家。
改善饮食,是头等大事。
1970年前后,随着食用油进口量的提升,韩国水原市带头开始销售“大锅炸鸡”。
他们将鸡块、鸡爪和内脏,直接倒进超大号油锅,一炸出来就如风卷残云一般。
水原市也因此被韩国人奉为“炸鸡圣地”,被拍到很多影视作品里。
韩国电影《极限职业》,毒贩的窝点就是一家炸鸡店
产业进入快车道,离不开现象级事件的推动。
2002年,日韩两国共同举办世界杯,韩国队杀进世界四强。
成就感爆棚的韩国人,每天能吃掉187.5万只炸鸡,是平时的1.5倍多。
到2012年,炸鸡已经成了韩国年轻人最爱的食品,首尔街头每走10米就能遇到一家炸鸡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