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障农民的风烛之年?

2024-08-15
作者: 格隆 来源: 格隆

  谈股论金,侃天侃地,大家好,我是格隆。今天我们聚焦一个事关农民养老的问题:谁来为农民养老?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延迟退休,大家沸沸扬扬热议的焦点都在城镇职工要延迟多少年才能领退休金,大家能领到多少退休金,体制内外职工领取退休金的差距有多大。却极少有人去操心一个数量庞大的弱势老人群体:分布在广大农村,大多数从未领过养老金、退休金的农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接近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1.1%。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生活在农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1.2亿,占农村总人口的23.81%,比城镇高出了7.9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农村地区,‌几乎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农村养老问题比城镇严峻得多。

  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农村老人实际上可以说是没有养老退休金的。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目前农村老人主义依靠子女资助生活,获得政府资助的仅为8.33%,虽然有17.22%的农村老年人获得了社会养老保险金,但中位数是多少呢?仅仅60元,相比城镇居民每月动辄几千上万的退休金,农民的退休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近几年,提到农村养老问题,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论调,“农民没有交过社保,所以就不应该有养老金”。这种论调,要么是对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工农产品剪刀差,以农业补工业,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策略的无知,要么是对农村牺牲自己,以农村普遍的贫困换取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事实上,回顾一下农民缴纳公粮的历史,就会轻松发现这以事实:农民是全中国第一批为全社会缴纳社保的人。

  公粮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上交给国家的农业税。

  无论是商人经商还是农民耕种,纳税都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农业税不过是农民承担税负中的十分之一。交完了公粮,还要交统购粮,统购粮是分到每个农民身上必须完成的粮食指标,政府以极低的价格来统一收购。每到交公粮的时候,大家拉着大车、小车排队,交完了统购粮,家里还有余粮,接着交爱国粮。爱国粮的价格要比统购粮价格高一点点,是农民自愿卖给国家的,但那些老一代农民,为支援国家建设去卖余粮,宁可自己不吃,也要支持国家发展。

  交的粮食去哪里了呢?

  去了城市里。国家通过强行压低农产品的价格,为工业发展汲取了大量的农业剩余,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和国家工业化建设对农产品的需要,把一部分农业收入转化为工业化启动资金。

  统计数据显示,1953年至1978年,我国农民通过低价交售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的资本原始积累,其金额达5100亿元,大约占到同期农业净产值的三分之一。1979年至1994年农民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达15000亿元。

  在交完公粮、统购粮、爱国粮之后,是不是就没了呢?

  不是的,还要交三提五统。三提是村里的三项提留,包括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是交给乡镇的统筹,包括教育费、优抚费、交通费、民兵训练费、计划生育费等,最多的时候有20余种。

  看明白了吗?当时国家不管是国防、教育、公益或是后勤支撑,其实都是依靠农民提供的。

  交完这些税费,是不是就没了呢?

  还不是。农忙之余,农民还要出工进行国防建设、路桥修建、河道疏浚、水库建设等。

  例如,今天北京最重要的水源地十三陵水库就是由40万农民在五个月内完成的,当时工地几乎24小时不间歇,白天,红旗飘飘,歌声阵阵;夜间,灯火通明。还有著名的千军万马战海河,1965至1981年,河北省总计出动民工54.7万人次,开挖土方1.26亿立方米,填筑土方5841万立方米,疏浚河道450余公里。在那个时期,小至县乡内的道路修筑桥梁建设水渠清淤,大到全国86000座水库,几十万公里的公路防洪大堤,人工天河成渝铁路,长江丰洪区等重点工程。这些大大小小的工程建设,几乎全靠农民们,肩挑背驮的打义务工。

  可以说,在90年代之前,农民才是真正为全民族缴纳社保的人。正是他们把劳动成果和劳动力无偿的捐献出来,我们整个民族才能免于饥饿,我国在建国初期才能实现工业化的快速原始资本积累与发展。

  但农民的贡献远不止于此,除了在工业建设中助力,农民也是城市化建设中最坚实、最辛勤的劳动者。

  9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市化建设提上正轨。城市用地不够了,需要向外扩展。农村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农民以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支撑了城市的扩张。

  失去土地的农民得到了什么呢?他们得到了“拆迁款”、“补偿款”,但这些补偿款很低很低,他们只拿到了土地作为农业用途的部分,对于农业用地改为工业或商业用地后的收益增值部分,全部留给了城市、留给了国家。

  而失去土地后低廉的补偿款,并不能让农民高枕无忧,为了生存,他们只能背起行囊,奔向城市,成为我们口中的“农民工”。没有文化的他们,只能做些最苦、最脏的活,在烈日中搬砖头和水泥,累了,就在工地中随处一躺。他们用血汗和最廉价的劳力,筑起了城市的一座座高楼大厦。

  但他们如此辛劳的工作,既没有获得多少剩余资金,也没有社保,他们赚的钱都填进了老家的房子、子女的教育和婚事。安徽师范大学的社会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有15.2%的农民工从没有存下过钱,存款在5万元以下的农民工占比高达55.2%。一场病痛,就可以令其家徒四壁,倾家荡产。

图片

  90年代之前,他们坚守着土地,以巨大的牺牲奠定了城市和工业化的崛起。90年代后,他们成为城乡流动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当他们在城市耗尽一生的体力,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带着满身伤痛,无奈回到家乡。

  谁来保障他们有尊严地老去?

  在中国,有一句俗话:“中国人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农村人口占比高达89.36%,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仍有80%以上。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所享受的诸多福利,其实来自他们的牺牲和成本转移。我们不能让他们操劳一生,贡献一生,又让他们的孩子在城市辛苦打拼,每月缴着数千的社保,养活着别人的退休父母,而自己的父母在农村老无所依,拿着不足百元的养老金。

  让我们的社会保障普惠、平等地覆盖到他们,让他们有最起码的尊严老去,是我们整个社会应有的责任和底线。

  我是格隆。关注我,做个清醒的人。虽然有时太清醒了,也会伴随很多苦恼,但,我向你保证,稀里糊涂的代价一定会更大。(全文完)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7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